南京市社科联、社科院原党委书记 周直研究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其建构过程是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全体人民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滋养全体人民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指导、协调各个领域与层面,推进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过程。其普惠性、民族性、统摄性的特征建构还在继续推进之中。
1.继续建构普惠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怎样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普惠全体人民,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首要任务。如何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缩小收入差距,营造出公平的社会环境,是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普惠性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多种合法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治理民主,实现真正的普惠性的共同富裕。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领导决策与群众创造、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双向回程式的循环往复过程,来不断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普惠性实现路径,以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2.继续建构民族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在同其他文明形态的交往中发生更新与变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观念,要紧密联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来构建。新时代人民主体价值观有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有着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我们要将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大局意识等等在新时代继承弘扬下去。
3.继续建构统摄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总任务、对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制定以及党自身建设的总要求,都是在新时代人民主体价值观的统摄下研究和实施的。要建构统摄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是实现统摄性的物质力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制定贯彻路线、方针、政策,协调国家政权机关与社会各阶层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具活力地坚守与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