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保险市场观察
中国人保财险原执行副总裁、监事会主席 王和教授
到2018年,中国保险机构已超过200家,保费规模达36500亿,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保险市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30年,中国保监会成立20年。历史的关键节点给2019年保险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一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发展理念的变化、“一带一路”的责任与使命、从出口到进口的贸易结构的变化等方面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保险业需要有更高的国际视野,思考如何在高起点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国内经济社会的转型。正确理解“两个治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度创新,重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将保险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更好、更深地融入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才能有助于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正确理解保险业的“两个供给侧”,要解决好保险业自身的产品、技术、制度等方面的供给,才能提高保险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正确理解“高质量发展”,保险业要重新认识并定义“做大做强”,保险业也要立足行业解读全要素生产率,如何提升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也是保险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科技发展和深度变革。科技将深刻地变革保险业,并挑战传统保险业的存在方式。首先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风险认知技术,包括保险精算的基础与环境,重新定义“不确定性”,并逐步从预测走到预知。其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保险集合的效率,更创造无限的可能,如碎片化、场景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创新,使保险从“被集合”走向“自集合”。另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风险,特别是“可保风险”的概念和范围,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技术、新可能和新思路。四是行业发展和深化改革。2019年将是一个分水岭,中国保险业乃至很多行业将出现严重分化,保险业要在新常态下建立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险的本质是提供保障,是处理风险,而不是转移风险。作为社会化的“风险管理人”,保险对于风险应当具有更专业的认知和态度。保险业要树立科学的风险文化,特别是要高度关注自身的“坏风险”管理问题。科学和专业地“处理”风险,是保险有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重要特征,也是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五是金融风控和强化监督。“大数法则”决定了保险是典型的“群众事业”,“人民”是保险的当然属性,保险的社会性是与生俱来的。社会性是保险行业的根本属性,是存在的基础逻辑。保单持有人是公司的“股东”,行业要切实解决客户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问题。另外,近年来金融风险已成为关乎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个十分突出问题,金融风险无疑是“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银保监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强监管”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省保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