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阅》2018年第2期:江苏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15 | 信息来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研究基地: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
首席专家:宣 烨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课题负责人:徐 圆 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课题组成员:许祥云、余泳泽、孔群喜
[内容提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江苏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引领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为全国探路的重要突破口。江苏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要突破“自贸港”是“自贸区”升级版的传统思维,树立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和使命意识。选择连云港作为试点建设区域,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关系互动新路径,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带动陇海兰新、鲁西南、淮海经济圈等区域融入全球价值链,助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解决。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十九大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新时代下江苏在国家改革大布局中塑造江苏优势、扩大江苏影响的难得机遇,江苏要及早谋划,主动作为,积极争取自由贸易港试点。
一、江苏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意识
1.突破“自贸港”是“自贸区”升级版的传统思维。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汪洋副总理在《人民日报》上的撰文,都没有明确提出是在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因此,只要具备条件、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港区都可以申请建设自贸港。江苏是港口大省,全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中,江苏有7个;在沿海25个主要港口中,江苏有5个。江苏虽“缺席”自贸试验区,但通过采取分散突围的策略,一直都在向上积极对接和争取对口政策,如:首批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就落户昆山综合保税区,我省对自贸区创新性制度的复制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因此,江苏不要有缺席“自贸区”就一定不能申请“自贸港”的思维定式,而应该锐意进取,加快形成江苏方案。
2.树立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局意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江苏的着眼点是服务好和对接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聚焦破解全局性的有深远意义的发展难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江苏本身甚至省内局部港口的建设。因此,江苏方案要站在国家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高度,选择申报自由贸易港的“点”,一是能够充分发挥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地位作用;二是能够对“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现代产业体系和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起到关键性的节点作用;三是能够对接好协同好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枢纽作用。
3.树立与长三角地区联动的合作意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以上海港为主体、江苏和浙江港口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架构,《“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中也将区域协同作为基本原则,强调深化落实“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江苏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不仅能够拓展上海自贸港的腹地空间、延伸上海自贸区的功能纵深,还能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形成更全面的辐射,从而以长三角自由贸易港群的优势,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升中国对全球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
4.树立为全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探路的意识。江苏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坐拥江、海双重区位优势,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可以起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引领作用。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展高地,对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建设,应该定位于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初始导向的“腹地型”自贸港(“工贸结合型”自贸港)模式,以此为支点,撬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助力江苏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江苏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初步设想
“自贸港”与一般“自贸试验区”的差异在于必须突出“港”的概念,因此绝大多数临海,也有少部分临江。自由贸易港划定实施范围,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区港一体,参照国际经验,自由贸易港区域范围应涵盖保税区域和口岸区域,适合连片开发、统一建设。二是功能导向,具备功能培育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承载能力。三是易于物理围网和风险防控,便于实施不干预不违规的监管模式。基于自由贸易港的物理特征,体现江苏的战略价值,在充分调研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多家沿海沿江港口的基础上,认为在连云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江苏的最佳选择。
1.自身硬件条件突出,满足自贸港建设的物理要求。连云港目前规划港口岸线100.7公里,已形成30万吨级进港航道,拥有以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第六代集装箱码头为代表的生产性海港泊位70个,设计能力超1.6亿吨。连云港是“海洋联盟”跨太平洋航线和远东波斯海航线两条航线的首发港,具备“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优势。主港区港口封闭运作条件好,便于监管,方便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后方拥有出口加工区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能够承载自贸港的产业功能空间。
2.协同东西开放,能够助力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解决。连云港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十”字结点位置,是我国纵向综合运输通道与横向综合运输通道的交汇点,在交通部“十三五”规划中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能够为中西部内陆腹地、鲁西南地区和淮海经济圈沿线城市的全面对外开放和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港口环境。建设连云港自由贸易港,有利于连云港以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效应为支点,通过叠加“新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战略资源,带动陇海兰新、鲁西南、淮海经济圈等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协同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对于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具有战略意义。
3.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符合中央对连云港的定位和期望。连云港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曾4次亲自见证连云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重点项目的协议签署、启动运营和推进实施,明确提出“将连云港-赫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目前连云港已率先开通至中亚、欧洲的国际班列,运量占市场份额的30%左右,居全国首位。通过海铁联运,连云港承担大陆桥过境集装箱超60%以上的中转,是中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日韩货物进入中亚乃至欧洲的最佳中转地,具备区域性国际海陆转换的枢纽地位。建设连云港自由贸易港,有利于连云港服务国家战略,叠加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自贸港的政策创新,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关系互动新路径,为全球经贸治理的“中国议题”和“中国方案”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