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阅
《决策参阅》2015年第25期:江苏大中型企业电商拓市研究

发布时间:2016-02-22 | 信息来源:

十三五规划系列决策咨询报告之十二

 

    研究基地:江苏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基地

    首席专家:胡学同、叶美兰

    课题负责人:叶美兰  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主要参加人:黄卫东、张星、王子敏、陈立梅

 

     [内容提要] 目前,江苏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型平台和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特色平台;二是促进企业电子商务智慧化应用,打造江苏制造业升级版;三是通过各行业各领域市场需求调研,加快电子商务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四是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使电子商务经济成为全省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的重要推动力;五是强化政策引导、人才培养和安全保障,促进江苏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编者按:为更好地服务我省“十三五”规划的编制,省社科联于2014年下半年专门设立42项课题,组织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及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究。现选取部分研究成果编辑上报,供省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

 

    当前,电子商务的内涵已从狭义的电子购物拓展到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存货管理等环节,延伸至为客户提供体验和定制服务的智慧制造和智慧服务全过程。推动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应用,对于江苏产业转型升级意义深远。

    一、江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总体现状

    依托长三角地缘优势和发达的运输网络,江苏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迅速增长,电商骨干企业逐步壮大,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网络交易平台日趋完善,已经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业态最完整、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据支付宝平台统计,江苏网民10年来(2004-2014)共支出2430多亿,占全国8.1%,列第五位。全国53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江苏占5个,苏宁易购、买卖宝、中国制造网、红豆商城、5R网、宏图三胞、同程网等7家电商列入商务部2013-2014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1.从行业应用看。江苏各行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利用意识逐渐增强,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扩张业务和市场,模式主要是采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电商实施效果较好的行业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医药、冶金、有色、建材等,而化工、煤炭、石化、纺织等行业电商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江苏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主要集中于机械、纺织行业,交易模式主要是B2B。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与电商销售额呈现正向关系,信息化投入逐年加大,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不断提升,“江苏制造”逐渐向“江苏智造”演变。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呈现多样化态势,服务逐渐纵深化,采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类交易成为B2C平台新的增长点。

    2.从区域应用看。江苏全省的电商渗透率超过半数,各区域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网络交易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但电商发展的区域结构还不尽合理,苏南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应用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明显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由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许多单位价值高、资金密集、体积较小的产品,其运输成本在总成本构成中的比重趋于降低。这些产品未来有可能从苏南地区向苏中、苏北渐次迁移。这种迁移将使迁入地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相应增长,同时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进而加速这些地区的城镇化以及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体来说,江苏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全省电商发展的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还不尽合理,覆盖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企业对开展电商认识不足,需要运用政策激励加快企业应用;能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企业和专业人才队伍相对弱小,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推进江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政策建议

    1.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是实施专业型特色型平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结合我省产业结构和特点,培育特色平台龙头企业。鼓励发展专业型平台,增强实体产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实施移动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构建工程。重点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流通、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环保监控、物流和旅游服务等方面的试点应用。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和各应用领域相关主体加强合作,加快社会化协作机制创新。三是着力推进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积极打造总部经济,发展有基础支撑的潜力领域,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面向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商服务平台。着力扶持和引导电子商务产业链快速发展,提升江苏在电商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四是推进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和服务园区建设。关注大中企业服务网络建设,围绕信息、科技、金融三大核心业务,积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引领电子商务服务创新的国家示范城市。

    2.促进企业电子商务智慧化应用。一是实施大中型企业智慧化建设工程。推进电子商务深度应用,促进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产业链条的智慧化建设,引领企业智慧化工程。二是提升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深度。积极推进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科技、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应用深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数据中心。三是强化优势行业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研发设计的融合、推动信息化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融合、推动信息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在苏北优先推动企业的信息化硬件投资,重点推进信息化软件投资。

    3.加快电子商务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一是实施面向商业应用的大数据研发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围绕大数据获取技术、大数据管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安全技术等,形成大数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行业应用,培育数据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二是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深化信息应用和网络融合,多层次推进智慧应用。注重移动商务与金融业的融合创新,推进本地化移动支付服务和移动金融服务;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发挥动漫基地优势。三是构建电子商务创新体系,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围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电商安全、信用管理和供应链与物流等关键技术,加快构建电子商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电商相关技术创新研发及其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

    4.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一是实施软件产业重点建设工程。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及中间件产业化,加快建设南京中国软件名城、苏州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无锡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常州动漫游戏产业化基地等,加快打造沪宁线软件产业密集带,加快规模化发展步伐,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二是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提速。提升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宽带、无线、泛在、集成、融合”为特征的智慧化网络。三是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推进无线网络建设。逐步构建以4G+3G+WIFI为主的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逐步将主城区以及远郊区县(市)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大力推进“无线江苏”建设。

    5.强化政策引导、人才培养和安全保障。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对企业电商应用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电商平台经济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直接融资,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以各种方式引入风险投资、战略投资,发行中小微企业债券,加快企业发展。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积极营造电子商务产业的文化氛围。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整合国内外高端资源,建立“江苏电子商务研究院”等相关机构。三是强化安全保障。开展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社会化对接和共享;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地方标准,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和应用;构建可信交易环境,推进电子商务地方性立法;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职能,保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建立商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完善电子商务纠纷处理、争议调解、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体系。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