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阅
《决策参阅》2013第15期:推动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的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2-27 | 信息来源:

 

 

 

       基地名称: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

       承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

首席专家:徐从才、徐  莹、宋  则

合作单位:江苏省发改委服务业处

       本课题负责人:宣  烨

       主要参加人员:徐从才、宣  烨、徐  圆、孔群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3年10月15日

 

    【内容提要】高端服务业是指处在价值链高端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及服务业态,涉及的行业主要有金融、物流、科技、软件、信息、商务、会展、教育等,具有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经济增长内生性要素积累和促进经济发展质量跃升的作用。发达国家高端服务业占GDP50%左右。在国内,北京高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接近45%,而江苏不到20%,总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报告围绕高端服务业的内生性发展机制,通过分析现状与问题,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1.确定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的政策着力点。着力于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为高端服务业的供给提供支持,着力于刺激高端服务业的需求,着力于推进江苏高端服务业制度环境建设。

    2.扩大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供给。加大对高端服务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创立推动高端服务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建立有效的官、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改革人才市场机制,促进高端服务业人才柔性流动。强化高端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

    3.刺激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需求。鼓励高端制造业企业分离出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政府采购高端服务力度,将更多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后勤服务等技术性劳务类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围。推进消费升级,挖掘高端消费性服务潜力,鼓励有实力的高端服务业企业拓展国际服务市场。

    4.完善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和制度环境。出台高端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形成以苏南为先导区、苏中为延伸区、苏北为起飞区的空间新布局。逐步放松对高端服务的市场管制,加快土地转型利用、优化行政审批、创新市场监管模式,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相关改革试点的政策支持。重视非市场机制作用,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产学研技术联盟,发展高端服务业的科技中介组织。

 

推动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的政策研究

 

    高端服务业是指处在价值链高端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及服务业态,具有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经济增长内生性要素积累和促进经济发展质量跃升的作用。当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演进的趋势表现尤为突出,高端服务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通常比一般商业服务业高10-30倍。在发达国家,高端服务业占GDP的50%左右,特大城市通常占60%以上。在国内,北京高端服务业约占GDP的45%,而江苏占比不到20%,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江苏省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利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成果,引导全省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领域,通过知识创新、技能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壮大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业,抢占高端服务业发展制高点。本报告依据江苏经济目前所处阶段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全省服务业发展状况,将高端服务业所涉及的行业研究范围界定为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业。

    一、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体而言,近五年来江苏高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年均增长率达到21.8%,超过服务业14.4%的平均水平。扩张弹性始终大于1,平均值达到1.031,高于一般生产性服务业(1.022),具有明显的扩张性趋势。高端服务业对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2011年已达到21.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内生性发展角度而言,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成绩明显。主要体现在:其一,科技投入不断加大,高技术含量的新兴服务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10年我省高端服务业的R&D经费投入超过30亿,占比约为4.5%。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和低碳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端服务业领域。其二,由区域比较优势诱发的内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如南京软件、无锡物联网、苏州研发设计和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业已形成。

    虽然我省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取得的成绩明显,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高端服务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与北京、上海、广州(比重均超过30%)和发达国家中心城市(60%以上)相比,我省高端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20%)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业务层级不高,产业关联性差。现代物流业中第三方物流规模偏小、第四方物流刚刚起步,金融业中衍生品业务规模较小,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平台效率偏低,信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数据处理等高端业务偏少,服务外包超过半数业务是附加值较低的信息技术外包,产业关联性差,创造价值的能力相对较弱。三是高端服务业人才缺乏。缺乏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经验的开放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端服务业人才,现有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四是市场化发育程度有待提升。国字号企业依旧在高端服务业中占据主体地位,江苏高端服务业本土企业竞争力偏弱,研发投入偏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较少,尤其在总部经济上发展仍有差距。

    二、国内外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国内高端服务业发展较为领先城市经验的梳理,总结出以下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1.强调对高端服务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包括将高端服务业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中、建立专门的政府高端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构建一套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增加对高端服务业研发经费的投入、通过政府资助研究项目和采购合同引导社会性科研向高端服务业领域倾斜等。

    2.重视高端服务业人才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多层次的高端服务业人才培训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高端服务业人才的有效流动、制定统一的对高端服务业人才能力与成绩评估标准等。

    3.持续性政府采购激发高端服务业的潜在需求。发达国家一般通过成立专门的政府服务业采购部门,在成熟的国家公共专业采购体系下先行成为高技术服务的实验性市场,并以此作为示范推广。

    4.创新服务业贸易与管制政策。分步完成对高端服务业国际市场的开放,促进自由贸易和良性市场竞争,同时鼓励技术交换。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培育高端服务业集聚,提高产业集聚。

    5.实施阶段性差异扶持政策。在发展的早期普遍采用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直接为高端服务业提供支持,待高端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将政策重心放在完善适应市场体制的管制政策上来,以促进高端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

    三、推动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借鉴国内外经验,针对我省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供给、需求和制度环境等方面为着力点,提出推动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1.确定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的政策着力点

    高端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其发展高度依赖新技术和新创新,这体现出一种内生性的竞争优势。高端服务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业态创新,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创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内生化发展之路。根据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针对江苏高端服务业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提出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政策的三个着力点,即供给、需求和制度环境。一是供给方面,着力于提高高端服务业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为高端服务业的供给提供支持,培养一批具有典范效应、产业融合度高的龙头型企业。二是需求方面,着力于刺激高端服务业的需求,促进高端制造业与高端生产型服务业协同发展,扩大政府高端服务需求,刺激消费升级、丰富和创新服务品种类。三是制度环境方面,着力于推进江苏高端服务业制度环境建设方面,既要考虑服务业结构演变规律,又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特点,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2.扩大高端服务业内生性供给

    加大对高端服务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创立推动高端服务业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建立有效的官、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综合运用资本金注入、融资担保、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高端服务业在人才培养、研发设计、技术引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软投入”。政府为产学研合作提供风险资金、低息贷款和税收减免,并负责牵头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创建“战略基金”,用于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服务科研成果产业化。与此同时,强化高端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积极推动高端服务业企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并建立一批高端服务业服务标准化试点,提升“江苏服务”的品牌效应和输出能力。

    加强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完善和落实高端服务业人才培育政策。制定高端服务业人才分类开发计划,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同时改革人才市场机制,促进高端服务业人才柔性流动。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高端服务业人才。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引进和激励的力度,同时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配套从而留住人才。优化高层次高端服务业人才创业环境。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放宽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3.刺激江苏高端服务业内生性需求

    促进高端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鼓励高端制造业企业分离出生产性服务业。参照上海等城市做法,对剥离商贸流通、现代物流、营销、研发、科技服务、信息网络等内部服务功能,并向社会专业化服务业法人实体进行购买的工业企业,剥离后3年内,按照其购买费用的1%给予财政补贴。同时,搭建完善高端服务业和制造业交流合作平台。完善一系列高端服务业公共信息平台,最大化地减少高端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两者的直接对话,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

    扩大政府需求带动潜在高端服务市场。加大政府采购高端服务力度。将更多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后勤服务等技术性劳务类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围。推进政府重大示范应用项目,培育新兴高端服务需求市场。鼓励我省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围绕城市安全与管理、智能交通、垃圾处理、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研究。

    推进消费升级挖掘高端消费性服务潜力。对于高端消费性服务业,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这部分市场潜力势必将要大规模释放。因此,加快高端消费性服务业内生发展需要刺激消费升级,丰富和创新服务品种类,同时跟进释放消费潜力的配套机制。

    支持高端服务业企业“走出去”。通过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出口信用保险等贸易措施鼓励有实力的高端服务业企业拓展国际服务市场。积极参与各类经济贸易跨国合作,以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不同层次的交流。

    4.完善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和制度环境

    尽快出台高端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依据江苏省不同地区所处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及资源禀赋状况,以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为前提,构建江苏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出台高端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苏南地区作为全省高端服务业的先导区,以高端服务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品牌建设、行业规范试点等为重点,南京定位于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长三角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中国软件名城,苏锡常则要依托自身先进的制造业基础,加快产业融合和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苏中地区作为高端服务业延伸区,需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快建设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端服务体系;苏北地区作为高端服务业起飞区,适应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生产服务业,通过高端制造业带动高端服务业。

    加强深化机制和体制改革。逐步放松对高端服务的市场管制,加快土地转型利用、优化行政审批、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打破垄断,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高端服务业发展。同时,建设行业标准、产品质量、环境规制、消费者保护、知识产权和信用体系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高端服务业制度。健全行业性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发挥新型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塑造服务品牌、完善信用体系等方面的职能。

    构建高端服务业内生性发展政策体系。对于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和高价值的高端服务业而言,常规性政策思路对高端服务业促进有限。借鉴发达国家高端服务业发展经验,非市场机制对高端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坚持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产学研技术联盟,发展高端服务业的科技中介组织,可以成立专门负责高端服务业技术创新的组织保障部门,负责科技开发的规划、管理、指导和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系统集成与推广应用。同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高端服务业用地储备力度,优先保障列入重大项目的土地供应,可以参照厦门等城市的做法,允许企业在自用工业用地上申请翻建、改建为整体经营、不分割转让即自用自营的持有型高端服务业。围绕税费优惠、土地开发利用、体制改革、市场准入、投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多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的相关改革试点政策支持。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