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会专家观点:十九大确立的新战略安排“新”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8-01-23 | 信息来源:

南京大学沈伯平教授

 

    1.“新”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完成时间提前。新战略安排将历代政治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提前了15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发展方位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提前至2035年。这一时间节点的提前,建立在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及其所发生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的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新”在目标要求更高。十九大报告将第二个百年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调整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进一步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成为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维度。从具体目标内容来看,除了“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提升外,还强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新谋划新部署,一方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彰显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凸显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民造福”,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指明了航向,描绘了更加壮丽的新蓝图。

    3.“新”在目标间隔延期长,而且新的战略安排不再提GDP翻番指标,更强调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率、公平性及可持续性。以往的发展战略安排基本都是每10年制定一个目标,而且明确每10年必须实现GDP翻番的目标。而新的战略安排,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30年(2020-2050)分成两步走,将每个战略步骤的时间间隔从10年延长到15年,而不再提GDP翻番的目标。因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平均每8年翻一番的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这一目标变得更加困难且不现实;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变得突出,因此不再追求GDP至上,而是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这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理论品质。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上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