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屠新泉
一、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目的
从经济目的上来说,短期内是削减贸易逆差,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降低中国贸易壁垒,降低中国投资壁垒,限制中国产业政策,削弱中国国有企业影响力。长期来看,是在美国国内恢复美国传统制造业,重建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扩大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削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打击中国模式,抑制中国的增长势头,逼迫中国接受美国模式。从政治目的上来说,短期内是为了打击中国信心,抑制中国发展势头;重新树立美国强势,提高国际地位;打击中国的国际战略或扩张势头。长期来看,是为了维护美国永久霸权,达到改造中国,接受美国领导的目的。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前景和宏观影响
一种可能性是贸易摩擦一旦启动并形成恶性循环,受限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受限行业不断扩展,限制措施更加激烈,最终导致中美全面贸易和投资断绝,进而扩展到政治、安全、教育等领域,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将极为广泛和深远。另一种可能性是特朗普在国内得到的政治支持有限,贸易摩擦尤其是中国的反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可能让其难以承受,并不得不终止。无论此次贸易摩擦如何发展,中美关系的日趋紧张已成定局,即便发生政党轮替,中美经济减少相互依赖不可避免。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要针锋相对,以战止战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促动美国国内体制的自我纠正,才能最终停止贸易摩擦。中国应当保持定力和自信,坚持既定方向,同时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坚定维护WTO,掌握战略主动和道德高地。在改革上,主动回应对中国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倡议WTO在相关议题如补贴、投资措施的谈判,展现中国加快改革的决心。在开放上,要加快自主扩大货物和服务贸易开放,同时在WTO中宣布,展现中国对WTO的支持以及对全世界开放的姿态;大力吸引美资企业,以挂钩应对脱钩。要加快和欧盟、日本、亚太地区的双边和区域合作进程,尽快结束中欧BIT谈判、中日韩FTA谈判、RCEP谈判等,形成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同时促使美国国内对特朗普形成压力。在国内,要尽快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以减税应对增税,加快行政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第13届江苏国际金融论坛上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