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徐康宁教授
一、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的原因
美国挑起经贸争端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特朗普因素和深刻的经济政治因素。特朗普正在不断“兑现”上台前的诺言,对内实行减税政策,对外实行美国优先战略。在经济上,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有“吃亏”感受,这是直接导火索。从美国国内来看,美国大公司对外投资,工厂外迁,引起保守派人士不满,同时中国部分企业和资本在美国大举购置资产,“炫富”行为引起复杂反应。在政治上,美国有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美国本想把中国纳入西方民主阵营,结果发现成就了一个“修正主义大国”、一个“战略对手”,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与美国难以一致。
二、中美贸易战的走向及其影响
中美贸易战的走向还不明朗,充满不确定性。未来存在三种可能:一是路回峰转、谈判解决。美国“中期选举”、11月阿根廷APEC会议,有可能形成契机。二是贸易战升级。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采取跟进策略,两败俱伤后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三是美国动用所有手段打压中国。美国与欧盟、日本结盟,孤立中国,并采用其他手段。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深远,对中美关系的伤害严重,对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将产生复杂影响,多边主义受到抑制。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在可控范围内,但长期影响和间接影响很大。应对中美贸易战,中国要守住底线,坚持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角色、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原则,坚守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分工地位,坚持“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等。要表现一定的灵活性,适当增加美国进口品、降低关税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承诺不挑战美国的领先地位。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一方面加强与欧盟、日本的紧密合作关系,加强和巩固与亚洲各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加快与美国各州的地方合作,促进与美国中小企业的合作,广泛接触美国各方力量,争取美国民间与社会的友好关系。
三、世界经济仍充满矛盾
在政经因素复杂交织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秩序脱离制度化、碎片化,增长动力仍不强劲,新的危机若隐若现,不排除延续“新平庸增长”的可能。造成这种状况的本质在于世界经济存在重大结构性矛盾。一是全球性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以中美两国为例,中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产品,大大超过国内的消费能力,而美国消费了世界上最多的产品,大大超出其消费能力,不仅几乎没有储蓄,而且举债消费。二是全球供给与需求来源的版图严重不平衡。世界经济增长版图发生重大变化,增长引擎开始由西方转向东方(亚洲),仅中国和印度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近五成。但世界需求依旧主要由西半球提供,西半球经济不景气,东半球经济增长持续性受到严重影响,三是具有世界水准的生产效率与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日渐背离,产生无法协调的矛盾。在国际分工的日益严密细致的背景下,效率的提升与阶层的分化发生在“同一屋檐下”,各自不断加速。一方面是越来越具有世界水准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两者渐行渐远,无法协调。经济全球化卷入越深的国家,这种矛盾就越突出。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中美经贸摩擦与推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整理,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