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刘厚俊教授
一、中美贸易争端的大背景——经济全球化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不能用民粹主义观点来看,要放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来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结论。经济全球化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而形成于9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新趋势。目前,经济全球化进程正遭受重大挫折,处于低谷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面临着中美贸易顺差的巨大挑战,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悄然抬头。我国政府提出了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的观点,世界经济格局已经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经济全球化,三大经济区相互交融,全球也有许多次区域性经济组织。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希腊、塞浦路斯等国的债务危机、欧洲一体化的窘境以及难民潮等都是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的重要事件。
二、中国开放历程的挑战——中美贸易争端
中国的开放历程历时已久,从“复关”到“入世”,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时间线大致如下:1986年7月中国正式向GATT提出复关申请;1999年朱镕基总理访美,中美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1999年,中美达成中国入世协议;2001年,中国成为WTO成员。至今,中国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了不可动摇的经济地位,并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中美双边贸易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中美双边贸易逆差问题不能孤立起来看待。美国外贸逆差是一个普遍的情况,并非仅仅表现在中美两国间。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的统计方法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采用原产国、消费国的统计标准,在发运货物无法确定消费国的情况下,则按指运国统计。这样,当两国间出现大规模转口贸易时,即使在双方贸易平衡以及转口贸易量相等的情况下,两国间在贸易统计上也必然会产生差异;如果一国对对方国的出口大于进口,通过转口贸易的出口量大于通过转口贸易的进口量时,双方统计上的差异必将进一步拉大。
三、中美关系应该如何发展
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力求在世界经济的各个层面都起到主导作用,排斥出现有潜力超过自己的经济体,其贸易政策调整的出发点并非基于贸易伙伴国的价值观或者社会制度的异同,而是为了巩固美国经济的领导地位。目前受到波及的国家也不仅只有中国,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贸易政策都有所调整。认清这一点,才能够准确把握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从历史的角度看,中美关系时好时坏,虽然当前因为特朗普政府发起对华贸易战导致中美关系紧张,但是中国在应对时不可撕破脸皮。中美贸易战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和军事影响并不能马上赶上美国,“硬碰硬”绝非应对首选,中国应该一方面做好展开贸易战的准备,另一方面,关键时刻需在合理范围内做出适当让步。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18年第3期上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