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至14日,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联合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在南通共同举办“数字供销赋能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学术沙龙。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祖华到会致辞。来自省社科联、省农业农村厅、供销合作社系统、部分高校及南通市相关部门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省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主任郭盛强主持会议。

张新科在讲话中对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在理论引领、跨界协同、实践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他指出,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全链条深度融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围绕下一步重点工作,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支撑体系,聚力构建全省“一盘棋”数字供销生态;二是深化技术融合,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动5G、物联网等技术在农田管理、冷链物流等环节深度应用;三是培育数字人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打造懂农业、懂数字的“新农人”骨干队伍;四是推进模式创新,打造典型示范样本,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路径,为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展现更大作为。
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核心环节。他通过引用“三位一体”工作部署和“千万工程”经验,并结合农业强国在粮食安全、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五大特点,着重阐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在数字供销的支撑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率,也将推动农业产业链向标准化、集约化和智慧化转型。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强化数字供销建设与服务能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特聘教授葛志华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演变及海门乡村振兴实践。他表示,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当前重要发展方向,构建数字供销体系对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具有关键作用。在总结海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实践经验时,葛志华提出以“加减乘除”系统方法推进乡村振兴:在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以及提升价值链上做“加法”;在优化农业经营体系、以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劳动生产率上做“减法”;在发挥科技创新乘数效应、赋能农业提质增效上做“乘法”;在破除小农思维定式与落后生产方式、扫清现代农业发展观念障碍上做“除法”。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王顺祥提出,应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在江苏稻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中的研究与应用。他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稻麦单产提升的潜力空间、实现路径、智能化装备研发方向,以及在产量与效益双重约束下的集成解决方案,并据此提出“稳面积、增单产”双轮驱动的推进策略。他建议应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领域集聚,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南通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副会长陈昌军结合南通实践,分享了南通在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供销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他指出,当前南通农业仍面临从业人员数字素养有待提升、部分领域数字化应用落地不深、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对此,他提出未来应聚焦四个方向持续发力:一是进一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二是加快专业化数字人才培育;三是构建“建用并举、长效运营”的发展机制;四是加强跨部门协同联动。通过系统推进以上举措,全面提升南通农业发展的质量与效能。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力军围绕“数字供销链动江苏大健康,特色资源赋能农业新未来”作专题分享。他强调,应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具在农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以数字供销破解农产品产销衔接难题,推动供销系统以营养健康为导向重塑供给体系。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数字供销应用的三大核心路径:一是以需求侧精准健康数据引导供给侧,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生产;二是构建数字化品控与溯源体系,重塑农产品的健康价值与市场信任机制;三是推动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生态,促进特色资源向高价值健康产品转化。
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中合(赣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智勇,围绕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的业务布局、资产规模与全国项目分布情况,系统分享了集团的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他重点介绍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字化进程,涵盖市场内部管理、结算交易信息化、商务绩效管理及销售成本信息化四大关键环节。此外,他还就推进市场交易结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可行对策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思考了数据整合在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与实际成效。
江苏天合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微基于企业多年实践指出,数字供销的本质并非简单地推进信息化或IT系统建设,而在于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对传统资源的系统性整合,进而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商业模式。他以农产品流通为例,阐释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供销社资源体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字供销技术,优化社区电商等应用场景的运营效率与服务体验,推动业务模式不断升级。
南通市海门区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戴建忠指出,供销社应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全面转型。结合实践案例,他系统阐述了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的具体路径:在生产端,重点推广叶菜工厂、智能大棚等设施农业,强化科技对种植环节的赋能;在流通端,推进冷库仓储智能化改造,有效提升物流周转与储运效能;在管理端,以海门山羊产业为例,通过整合检疫信息与第三方检测数据,构建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溯源与质量管控体系。
参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南通市海门区供销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强盛专业合作社叶菜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以及正余镇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数字一张网”等项目,深入了解数字供销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实践与成效。
(供稿: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 校审:鱼雪萍 部门:省社科联学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