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与沿东陇海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之三
基地名称: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地
首席专家:沈正平 郑 焱 孙久文
课题负责人:沈正平(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车冰清
[内容提要]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在空间结构、经济区位、资源禀赋、交通体系以及文化产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发展水平与其战略地位不符、边缘化格局并未改变、江苏沿海与内陆凸显的“西高东低”等突出问题。为此,建议:1. 注重流域开发模式,摆脱沿东陇海线地区的边缘困境;2.强化“双核”发展模式,发挥陆桥通道资源与沿海港口资源优势;3.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横向综合开发廊道;4. 完善陆海统筹机制,推进沿东陇海线与沿海地区相互对接。
一、沿海和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发展的主要问题
1.沿东陇海线地区发展水平与其战略地位不符。陇海发展轴线在全国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两横三纵”发展格局中,是一级发展轴线。沿陇海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落后于沿海、沿江地区,在人均GDP和路网密度方面,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沿东陇海线地区的边缘化格局并未改变。近年来,通过实施东陇海产业带建设、徐州都市圈建设、沿海开发、淮安中心城市建设等多个开发战略,沿东陇海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获得较大提升。然而,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诸多方面来看,无论在地理区位还是社会经济方面均处于边缘化地位。
3. 江苏沿海与内陆凸显的“西高东低”现象。由于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与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其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造成江苏区域发展的“西高东低”现象,即沿海门户城市连云港、盐城、南通分别落后于大致与此平行的区域中心城市徐州、淮安、南京(见表1)。
表1 江苏内陆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门户城市发展水平比较
内陆区域 中心城市 |
市区人口 (万人)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沿海门户城市 |
市区人口 (万人)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徐州市区 |
331.46 |
2792.94 |
连云港市区 |
219.07 |
1072.34 |
淮安市区 |
291.49 |
1462.04 |
盐城市区 |
169.31 |
1095.68 |
南京市区 |
648.72 |
8820.75 |
南通市区 |
212.83 |
209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