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阅
《决策参阅》2016年第34期: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与政策举措

发布时间:2017-04-19 | 信息来源:

苏北全面小康系列研究报告之八
 

研究基地: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地
承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首席专家:沈正平、郑焱、孙久文
课题负责人:沈正平、范文国、黄安仲

    [内容提要]通过2013~2014年苏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进程的定量评价发现,目前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低于省定标准约5个百分点。本着“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的工作思路,在坚持内生发展为主、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有机结合的前提下,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支持性的政策举措:1.把支持苏北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2.把支持苏北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基础;3.把支持苏北新型城镇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路径;4.把支持苏北县域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攻方向;5.把支持苏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引擎。

    本研究报告在对2013~2014年苏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作出评价基础上,对2020年全面小康进程进行趋势性预测,从中找出制约苏北全面小康的瓶颈和“短板指标”,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现状评价

    根据2013年江苏省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的目标值,2014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为85.1%,还没有达到最低标准(达标认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比全省低9%,比苏中低7.5%。
在五大类36个指标中,有13个指标的实现程度达到100%,比全省少10个,比苏中少5个;有9个指标的实现程度不足80%(达标认定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比全省和苏中多5个。其中:①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实现程度最低,仅为24.3%;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3个指标,实现程度均不足60%;③其余5个指标实现程度为60~80%之间,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此外,还有14个指标的实现程度位于80-100%之间(见表1)。


表1  2014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的实现程度

 

指标名称

指标

单位

目标值

实现值

实现度

2020

实现度

预测

2014

2013

2014

2013

2013~2014

年增减变化

一、经济发展

 

 

 

 

79.8

76.4

3.4

100.37

1、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

90000

47197

42809

52.4

47.6

4.9

81.69

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92

88.4

88.2

96.1

95.9

0.2

97.39

3、城镇化率

65(省市)     55(县级)

57.5

56.1

88.5

86.3

2.2

101.38

4、信息化发展水平

80

80.7

78.4

100.9

98.0

2.9

118.29

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85

75.4

71.2

88.8

83.8

5.0

118.61

6、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2.5(省市)

1.5(县级)

1.65

1.54

66.0

61.6

4.4

92.40

二、人民生活

 

 

 

 

71.7

68.4

3.3

91.59

7、居民收入水平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000

24177

22070

52.6

48.0

4.6

80.04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00

12670

11352

63.4

56.8

6.6

102.89

(3)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

>50

12.2

9.2

24.3

18.4

5.9

59.58

8、居民住房水平

 

 

 

 

 

 

 

 

(1)城镇家庭住房成套比例

90

86.2

85.5

95.7

95.0

0.7

100.06

(2)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

80

41.2

34.0

51.5

42.5

9.0

105.36

9、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1)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

标台

15

8.2

7.6

54.7

50.7

4.0

78.67

(2)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

100

100.0

100.0

100.0

100.0

0.0

100.00

10、城镇登记失业率

<4

2.1

2.2

192.3

181.8

10.5

255.24

11、恩格尔系数

<40

32.3

32.5

123.9

123.0

0.9

129.13

三、社会发展

 

 

 

 

91.4

87.4

3.9

114.91

12、现代教育发展水平

85

71.3

63.1

83.9

74.2

9.7

142.02

13、基本社会保障

 

 

 

 

 

 

 

 

(1)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7

96.1

96.0

99.1

98.9

0.2

100.03

(2)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97

96.3

96.0

99.2

99.0

0.2

100.53

(3)失业保险覆盖率

97

96.6

96.5

99.6

99.5

0.1

100.40

(4)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

90

81.9

76.9

91.0

85.5

5.6

124.42

(5)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32

37.3

33.5

116.7

104.6

12.1

189.44

1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省市)

3(县级)

3.5

3.2

69.4

64.0

5.4

101.80

15、人均拥有公共文体设施面积

平方米

2.3

2.71

2.49

117.7

108.0

9.6

175.30

16、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

2.1

1.9

102.5

96.0

6.5

141.50

四、民主法治

 

 

 

 

99.5

98.7

0.9

104.80

 17、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

80

79.0

77.2

98.7

96.5

2.2

111.96

18、法治和平安建设水平

 

 

 

 

 

 

 

 

(1)法治建设满意度

80

92.3

92.1

115.4

115.1

0.3

117.28

(2)公众安全感

90

94.0

95.4

104.4

106.0

-1.6

94.66

19、城乡居民依法自治

 

 

 

 

 

 

 

 

(1)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92

96.6

95.3

105.0

103.6

1.4

113.48

(2)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97

96.9

96.1

99.9

99.1

0.8

104.85

五、生态环境

 

 

 

 

91.9

86.1

5.9

127.22

20、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0.62

0.668

0.708

92.8

87.6

5.2

124.28

21、环境质量

 

 

 

 

 

 

 

 

(1)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

60

66.6

62.6

111.0

104.3

6.7

151.00

(2)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

60

65.2

64.6

108.7

107.7

1.0

114.67

(3)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

90

76.3

70.5

84.8

78.3

6.5

123.58

(4)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

95

69.6

40.9

73.2

43.1

30.1

254.04

22、绿化水平

 

 

 

 

 

 

 

 

(1)林木覆盖率

22

28.7

28.2

130.5

128.2

2.3

144.09

(2)城镇绿化覆盖率

38

34.2

33.2

90.0

87.4

2.6

105.32

综合实现程度

 

 

 

 

85.1

81.5

3.6

107.00

 

     注:2020年各项指标的可能实现程度是按照2013~2014年指标实现程度的增减变化作出的趋势性预测。事实上,由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加之“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深刻而复杂变化,可能会导致预测的指标实现程度大于实际数值,但对总体分析与判断结果应该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从五大类指标来看,苏北人民生活类的指标实现程度最低,2014年仅为71.7%,比全省低13.5%,比苏中也低10.5%;经济发展类的指标实现程度也较低,2014年为79.8%,比全省低15%,比苏中也低12.7%;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两大类的指标实现程度较好,2014年实现程度均在91%以上,比全省和苏中分别低4.6%和6.3%;民主法治类的指标实现程度最好,2014年实现程度为99.5%,比全省和苏中低不足0.2%(见表2)。

表2  2014年苏北各市、部分县(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实现程度(%

目标实现度区间指标数

综合

(得分)

经济

发展

人民

生活

社会

发展

民主

法治

生态

环境

>=100

80%~

100%

<80%

 

94.1

94.8

85.2

96.0

99.6

98.2

23

9

4

 

92.6

92.5

82.2

95.2

99.7

97.5

18

14

4

 

85.1

79.8

71.7

91.4

99.5

91.9

13

14

9

徐州市

86.7

82.9

76.1

90.7

100.0

91.5

17

12

7

淮安市

85.7

78.8

72.1

92.9

99.9

94.2

14

14

8

盐城市

87.1

81.7

78.1

91.4

99.2

92.6

15

13

8

连云港市

83.0

78.0

72.4

89.7

99.3

84.1

12

13

11

宿迁市

83.4

73.8

72.5

88.7

99.0

93.7

13

10

13

 

84.1

79.0

65.0

94.8

100.0

91.4

16

13

7

 

86.7

85.5

69.5

89.6

100.0

97.3

17

11

8

新沂市

82.1

81.1

67.6

87.7

98.2

83.4

12

13

11

邳州市

83.0

81.4

70.8

82.8

100.0

89.4

11

15

10

东海县

81.6

76.0

68.1

90.4

99.5

83.4

10

15

11

涟水县

82.4

74.0

65.8

94.1

99.8

89.1

14

10

12

洪泽县

86.0

84.3

69.4

92.0

99.6

92.5

13

15

8

盱眙县

84.7

80.4

65.9

95.4

99.7

90.6

14

13

9

金湖县

84.6

84.4

67.7

84.5

99.9

95.4

12

15

9

响水县

80.1

81.5

67.7

91.3

99.3

66.6

11

13

12

滨海县

84.2

79.7

67.6

94.5

98.8

88.5

12

16

8

阜宁县

85.5

81.2

67.0

95.0

99.1

93.8

13

16

7

射阳县

81.4

82.2

65.5

90.5

99.3

76.6

9

15

12

建湖县

87.9

87.5

69.4

97.0

98.5

92.7

14

15

7

东台市

91.3

91.2

79.3

97.4

99.8

93.1

18

13

5

大丰市

89.0

92.0

74.7

98.2

99.4

83.9

15

14

7

沭阳县

83.4

78.4

66.4

91.5

99.0

91.0

14

13

9

铜山区

88.9

93.6

82.7

91.6

99.9

79.2

18

11

7

赣榆区

83.6

78.7

72.9

93.8

99.7

80.4

12

13

11

淮安区

84.8

76.8

69.5

96.0

99.4

91.7

11

17

8

淮阴区

84.6

78.3

69.7

93.1

99.8

91.0

14

14

8

盐都区

92.7

89.9

82.0

99.3

99.4

97.5

18

13

5

宿豫区

85.4

86.4

71.7

88.8

100.0

86.9

16

11

9

 


    从苏北各市来看,2014年苏北5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差距不大。其中,盐城市综合实现程度最高,为87.1%;连云港市最低,为83%,比盐城市低4.1%;徐州、淮安和宿迁3市分别为86.7%、85.7%和83.4%。但是,从部分县(市、区)看,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则有较大差距。其中,综合实现程度最高的是盐都区,为92.7%;其余22县(市、区)均处于82-90%之间(见表2)。
    另外,按照省定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标准,2014年灌云、灌南、睢宁、泗洪、泗阳5个县各有1~2个指标还尚未完成。
    二、2020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短板指标”分析

    根据2013~2014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实现程度的增减变化进行趋势性预测,可以得到2020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的实现程度(见表1),总体结论是:其综合实现程度可能达到107%。
在五大类36个指标中,①有30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可能达到100%以上,完全达标。②有4个指标实现程度可能位于80~100%之间,包括经济发展类指标3个、人民生活类指标1个。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两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分别为80.04%、81.69%。③还有2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可能低于80%。其中,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指标的实现程度低于60%,是苏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困难的指标;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指标的实现程度为78.67%。
    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个指标,有可能成为制约2020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因素。
    从苏北各市来看,预测2020年苏北5市全建成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差距不大。其中,综合实现程度最高的是徐州市为109.34%,最低的是连云港市为100.96%,5市均超过100%(见表3)。
    从五大类指标来看,①经济发展类指标实现程度最高的是盐城市,可能为100.37%,最差的是宿迁市可能为95.77%。其中,人均GDP是各市都相对难以完成的指标。徐州市实现程度可能超过90%,盐城市可能超过80%,淮安市有突破80%的可能性,这3市有可能达到省定小康的最低标准;但宿迁、连云港两市人均GDP的实现程度要达到80%还是非常困难的,将有可能成为两市整体小康达标的难点之一。②人民生活类指标是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指标”,实现程度最高的徐州市可能达到93.48%,最低的宿迁市可能为91.05%。其中,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是苏北各市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按照预测2020年5市实现程度都很难达到80%,将有可能成为各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低的“短板指标”;除宿迁市外,其余4市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的实现程度都有可能突破80%。③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民主法治三大类指标的实现程度,苏北各市都很好,2020年达到目标值一般都没有问题。


表3 苏北5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预测
 

 

指标名称

盐城市

徐州市

连云港市

淮安市

宿迁市

一、经济发展

100.37

100.14

96.17

97.78

95.77

1、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

81.69

93.27

71.40

79.23

60.57

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97.39

97.07

95.54

98.59

96.74

3、城镇化率

101.38

104.46

100.77

99.85

94.62

4、信息化发展水平

118.29

121.60

116.30

120.78

117.05

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18.61

114.68

117.81

111.00

119.55

6、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92.40

86.80

83.60

88.00

92.40

二、人民生活

91.59

93.48

91.40

92.17

91.05

7、居民收入水平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0.04

79.28

79.13

84.99

69.33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2.89

103.00

95.45

97.49

96.16

(3)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

59.58

60.62

58.64

75.48

62.62

8、居民住房水平

 

 

 

 

 

(1)城镇家庭住房成套比例

100.06

94.09

101.64

94.69

103.83

(2)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

105.36

110.33

132.73

122.50

81.54

9、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1)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

78.67

112.00

60.00

52.67

112.00

(2)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城镇登记失业率

255.24

344.47

142.96

170.35

203.72

11、恩格尔系数

129.13

131.20

134.89

129.62

129.11

三、社会发展

114.91

112.48

111.23

131.95

119.68

12、现代教育发展水平

142.02

147.46

107.36

157.71

150.07

13、基本社会保障

 

 

 

 

 

(1)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100.03

99.72

101.98

98.57

101.26

(2)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100.53

100.56

101.24

100.01

100.12

(3)失业保险覆盖率

100.40

100.95

100.71

99.11

99.20

(4)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

124.42

114.74

106.74

142.79

119.87

(5)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189.44

178.88

225.41

153.91

268.78

1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01.80

68.40

120.40

154.40

127.00

15、人均拥有公共文体设施面积

175.30

127.96

118.57

254.83

136.22

16、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141.50

136.00

114.50

143.50

123.00

四、民主法治

104.80

100.38

110.69

105.30

93.25

17、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

111.96

101.13

126.85

117.29

75.99

18、法治和平安建设水平

 

 

 

 

 

(1)法治建设满意度

117.28

114.38

110.29

125.51

127.83

(2)公众安全感

94.66

97.17

93.42

90.96

94.78

19、城乡居民依法自治

 

 

 

 

 

(1)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113.48

108.15

127.39

108.37

114.46

(2)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104.85

101.86

110.41

102.99

100.62

五、生态环境

127.22

144.18

100.50

118.35

133.50

20、单位GDP能耗

124.28

127.23

84.11

121.00

108.77

21、环境质量

 

 

 

 

 

(1)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

151.00

229.33

142.67

75.67

130.33

(2)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

114.67

179.17

-55.50

105.67

319.67

(3)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

123.58

118.37

77.57

141.10

109.92

(4)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

254.04

344.51

304.80

204.42

274.18

22、绿化水平

 

 

 

 

 

(1)林木覆盖率

144.09

156.36

150.45

131.36

158.64

(2)城镇绿化覆盖率

105.32

102.13

109.92

96.68

100.34

综合实现程度

107.00

109.34

100.96

108.67

106.48

    三、确保苏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推进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按照“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的工作思路,在坚持“内生发展为主、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有机结合”的前提下,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如下五大支持性政策举措:
    1.把支持苏北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一是将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向苏北纵深推进,支持苏北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为“十三五”时期苏北发展提供强力的科技支撑。二是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苏北科技投入规模,扩大苏北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名额,支持苏北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有条件的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三是继续支持苏北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支持苏北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培育一支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梯队,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把支持苏北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基础。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是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指标”,农民增收是提升这个指标实现值的关键因素,而农业现代化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十三五”期间,推进苏北农业现代化,一是要在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立项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促进苏北农业科技创新和外向型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二是要鼓励苏北农村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专业合作、劳务合作、投资合作,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三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苏北建设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支持苏北农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把支持苏北新型城镇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路径。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发展新型城镇化,可以把大部分农民转化为市民,既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又可以为农业现代化铺路。一方面,重点扶持苏北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按照现代化Ⅰ型或者Ⅱ小城市的要求,推进苏北小城镇建设。加强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有序推进苏北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进程,赋予试点县(市)与省辖市相同的行政管理权限,对非试点县(市)可逐年下放部分省辖市行政管理权限。进一步推进扩权强镇,赋予国家级和省级中心镇部分县级行政管理权限,推动重点中心镇快速发展。
    4.把支持苏北县域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攻方向。苏北与苏南发展差距之一就是县域经济偏弱。应当大力支持苏北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以县域经济的大突破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大提升。一是支持苏北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支持每个县重点围绕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从研发、生产到物流、营销一个配套的产业体系,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布局。二是进一步完善与落实支持苏北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形成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增强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县域民生事业支持力度,逐年提高省级财政对县域公共服务投入比例,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县域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重点帮助苏北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轨。四是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制定和实施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深化“五方挂钩”帮扶内容,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六个片区”实行连片开发,给予重点帮扶。
    5.把支持苏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引擎。苏北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必须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支持和引导苏北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大开放推动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大发展。深入实施省政府制定的《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 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推动连云港、徐州两市加快航道、机场、客专等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推进苏北5市一体化发展。支持徐州、连云港设立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支持连云港扩大海陆双向开放,争取设立自贸区。支持建设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共同打造上合组织出海口,建设“一带一路”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