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承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
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徐从才(南京财经大学校长、教授)
徐 莹(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经济师)
宋 则(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本课题负责人: 宣 烨
课题主要参加人员:余泳泽、孔群喜、李思慧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2年7月12日
【内 容 提 要】
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既是顺应世界产业结构发展潮流,也是改变目前“三低二高”为特征产业发展模式的战略举措。基于江苏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国际经验借鉴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江苏在发展服务经济方面具有沿海开发开放、强大制造业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和科教人才雄厚等方面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层次结构不合理、高端供给不足与低端恶性竞争并存、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国内竞争优势不明显等挑战。为了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江苏服务”转变,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江苏应当按照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重点,以提升传统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路径,综合实施“双轮驱动”、“产业集群”、“内外联动”和“环境提升”战略。需要从要素供给、产品(服务)需求和交易三个层面制定从政策保障、环境建设到人才供给、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
现代产业体系
(摘要)
为顺应世界产业结构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发展潮流,减轻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改变低成本、低附加值、低端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三低二高”)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江苏必须明确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发达国家服务经济路径演变与经验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并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路径表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化已经不能驱动经济的再次高速增长,只有靠经济服务化才能驱动经济的“二次增长”。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服务业的比重就应该超过50%,当人均GDP高于20000美元时,服务业比重就应该超过60%,进入服务经济社会。江苏2011年人均GDP已达9545美元,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江苏省已经进入的工业化后期,进入了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的服务经济临界点。而目前江苏省服务业比重只有40%左右,因此江苏省应该在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后,逐步确定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服务经济和工业经济双引擎拉动经济发展的态势。
江苏省在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发达国家的经验主要有:其一,立足制造业优势多元化发展服务经济。从世界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所有国家服务经济的发展都是在立足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发展服务经济。其二,立足区位优势特色化发展服务经济。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其服务的区域也密不可分。所以服务业发展要结合区域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其三,立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端服务经济。分工的深化加速了制造业企业对制造各环节需要增加的服务内涵的理解,制造企业将有关环节进行外包而衍生了生产性服务业,世界发达国家服务经济的崛起都是依托制造业高端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发展服务经济的优势与挑战
江苏省在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其一,沿海开发开放。随着我国服务业领域不断对外开放,国际高端服务业企业将会优先选择地理优势和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江苏省。其二,强大制造业优势。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规模约占全国的1/8、全球1.5%左右。江苏省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优势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潜在市场和发展动力。其三,消费结构升级。江苏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发展服务业的强大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居民消费已逐渐向非商品性消费转变,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逐年提升。其四,基础设施完善。江苏省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捷,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五,科教人才优势。江苏是全国高校和大学生最多的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
但是,江苏省在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还会面临以下挑战:其一,层次结构不合理。江苏省服务业总量中,传统服务业仍占有绝对优势,新兴服务业的增加值仅占12%左右。其二,高端供给不足与低端恶性竞争并存。高端服务业供给不足表现在制造业服务化受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制约。与高端服务供给不足并存的,是低端服务市场竞争过度。其三,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全省百强企业中,服务业企业仅有27家;服务业百强企业中,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仅有28家。其四,区域发展不均衡。2010年,苏中和苏北地区的服务业产值不到苏南地区的1/3。苏中、苏北的服务业投资总量还不及苏州市的服务业投资总量。其五,行业市场开放度不高。江苏省部分服务业行业尤其是垄断性行业开放度不高,部分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性质的投资为主。其六,国内竞争优势不明显。跟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如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相比,计算的服务业比较优势指数一直位于第四位。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江苏省服务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三、目标取向与措施
在《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江苏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的目标。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江苏省必须在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等方面有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1.创新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坚持特色发展、“双轮驱动”、对外开放、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江苏服务”转变,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2.创新发展路径
结合江苏省产业发展特征,在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按照以发展生产服务业为核心,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重点,以提升传统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路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专业化、集群化的服务业体系。在服务业发展路径上,确定三大类十大行业:第一类是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重点包括现代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四个行业;第二类是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重点包括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和物联网四个行业;第三类是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是商贸流通业和居民服务业这两大行业。
3.创新发展战略
在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江苏应该创新发展战略,按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综合采取“双轮驱动”、“产业集群”、“内外联动”和“环境提升”战略,走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江苏模式”。其一,“双轮驱动”战略。江苏应该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共生发展,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以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态势。其二,“产业集群”战略。以打造示范性集聚区为导向,在建设好现有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重点培育20-30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加强规划引导、平台建设和载体建设,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提升计划,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其三,“内外联动”战略。充分利用江苏省作为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积极实施“内外联动”战略,利用沿海开发开放优势吸引国内外大型服务性企业落户江苏,同时鼓励江苏省企业“走出去”。其四,“环境提升”战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着力打破束缚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加强有利于服务业提速发展的政策环境、人才环境、市场环境。
4.保障措施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产业发展的要素出发,江苏省在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需要从要素供给、产品(服务)需求和交易三个层面制定从政策保障、环境建设到人才供给、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在要素供给方面,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优先满足服务业用地需求。在产品(服务)需求方面,以制造企业外包拉动生产性服务业;以内需拉动生活性服务业;以民生促进公共服务业。在市场交易方面,通过集群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市场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重视发挥服务行业协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