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张謇研究会 周至硕
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规划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而张謇精神则是我们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张謇精神联系考量,也许可以获得不少有益的启迪。
同根源
张謇(1853-1926)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把一生贡献于国计民生,是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国难当头的清末民初时期,他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精神追求——振兴民族、强大国家,外化于自觉行动——创办实业、教育、公益慈善事业,张謇的理念与实践,成就了张謇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张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根同源的特点。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还强调,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由此可见,张謇精神的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者共同的基因。
同目标
中国在清末民初时期,国弱民穷,列强环伺,特别是中日甲午海战失败,1895年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国外侵略势力空前凶猛,张謇义愤填膺地在日记中写道,此条约签订,“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同年夏天,张謇为两江总督张之洞撰写的《立国自强疏》中提出,“练陆军、治海军、造铁路、分设枪炮厂、广开学堂、速讲商务、讲求工政、多派游历人员”等建议,张謇不仅提出救亡图存的主张,而且自觉投入救亡图存的实践,开辟了一条“实业救”“教育救国”的道路。他从1895年筹建大生纱厂后的30年里,创建了数十家企业,包括盐垦公司,把一个没有近代工业基础的通海地区,建设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工农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实业基地。张謇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走了30年实业救国之路。
张謇从1902年筹建通州师范学校起,在以后的20多年里,先后出资创办幼稚园3所,中小学350多所、职业专门学校10多所,盲哑学校及多所高等院校、一大批慈善公益机构夜等。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南通地方出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开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以至特种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学校,基本形成了符合由低到高教育规律的,适应社会需要又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他办教育,不仅施泽乡里,而且惠及全国,切切实实地践行了“教育救国”“智民强国”的主张,彰显了张謇溥泽天下,爱国爱民的胸襟和情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规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謇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目标指向,是基本一致的。1901年,张謇在通海交界的黄海之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业股份制公司——通海垦牧公司,致力围垦黄海滩涂。张謇等人在公司章程中宣告,公司的宗旨是“务使旷土生财,齐民扩业”“为国家增岁入之资,收本富之利”“务使公司获得最优之利,庶他州县易于兴起”。可见,张謇创建垦牧公司的目的,是为国为民,为全面开发黄海滩涂起个好头、立个榜样。张謇历尽十年艰辛,终于把通海垦牧公司的12万亩荒滩改造成良田。这一成功,兴起了黄海之滨声势浩大的围海造田运动,从此以后,南起长江口,北至连云港,东自黄海,西接范公堤,南北长600多里,东西宽100里的黄海之滨,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盐垦公司。海门、南通两县的20万农民围垦造田2560多万亩,大约为江苏省增加了十分之一的耕地,垦区种植和出产的棉花占江苏全省的半壁江山。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当年张謇引领开发的黄海滩涂垦区,就是我们今天江苏沿海大开发的前沿。江苏沿海大开发业已列入国家战略,区域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沿海14个县市。江苏沿海大开发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沿海大开发,是江苏全省民众一起努力,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
今天江苏沿海大开发的前沿,与百年之前黄海滩涂的垦区如此惊人重合,张謇围海造田的宗旨与江苏沿海大开发的目标如此惊人一致,为什么?其中原因,大概只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
同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加于培育,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既要有活动,还要有文化产品,通过文化传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海门地方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资源——张謇精神、张謇文化,这是得天独厚的载体。
虽说张謇、张謇精神、张謇文化是通海本土的珍贵资源、传承载体,但通海人未必都了解张謇,我们还得从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做起。我们的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向全社会推介张謇生平业绩、感人故事、名言警句、价值观念。要通过戏曲、影视、文学读物等文化产品,熏陶民众,形成仰慕英雄、见贤思齐的思想意识。我们的政府还应该搭建实践养成的平台。比如,现在我们的公共公益设施建设,大多是政府规划、政府招标、政府督建、政府验收、政府埋单。我们是否可以在政府规划后增设一个环节——政府招募,如把某座桥梁、某段乡村道路,或某个公共场馆的规划要求、设计标准以某种形式公示于众,招募出资承建者,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协作配合。笔者以为,这就是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一种平台。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个“弘扬环节”,与乡贤文化互动,以之扩大实践养成的成果,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社会公共空间,自觉产生我要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的愿望、冲动和行动,并且逐步形成风气,更好更有效地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在着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如果我们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以之作为载体,学习张謇、弘扬张謇精神,对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许能够起到培育有榜样,践行有方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