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18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苏北区域学术专场在宿迁举行。会议以“一带一路战略与苏北发展路径创新”为主题,论文作者120余人参会。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正兰,苏北五市市委宣传部及市社科联领导出席会议。沈和等6位专家作主旨发言,徐州工程学院邵川副教授等5位论文作者作会议交流发言。
把握苏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江苏经济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之一。江苏要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苏北的发展仍然是短板。苏北五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抢抓机遇,利用“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区域特点,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江苏省社科院沿海沿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古龙高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直接机遇,包括外经工作、外资工作、外贸工作等“走出去”的机遇,平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可以合作争取建设自贸区等“引进来”的机遇。
沈和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苏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江苏全省发展水平特别是与苏南发展水平比,苏北发展“短板”现象比较明显,主要有八个短板:经济规模上人均GDP低于1万美元,财政实力偏弱:产业结构上,三次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对外开放上,进出口贸易总量偏小,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不大;市场主体上,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差距明显;科教人才上,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较低,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不强,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基础设施上,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加强;城市发展上,城镇化进程落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富裕程度上, 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不高。
徐之顺强调,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苏北发展要结合“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实际,突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问题研究,如:如何更好地发挥连云港、徐州的节点城市作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苏北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如何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开展人文合作等等。
赵正兰希望与会学者广泛讨论,凝聚苏北五市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及苏北创新发展的共识,并使之成为苏北创新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推进苏北五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协作
盐城师范学院刘吉双教授提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沿海地区应努力实现一体化发展,要推进港口建设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城市空间一体化、旅游一体化。
古龙高认为,整体联动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加快苏北发展的新对策。苏北五市可从推动市域层面联动、产业整体联动、以共建共用核心资源、合理的区域分工、实施联通等来促进整体联动。
宿迁学院杨殿闯提出,苏北应建立市级层面沟通协调机制策应国家战略导向,推进苏北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应注重提高经济发展集约化水平,发挥比较优势;发挥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
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苏北五市各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和特点,与会专家结合五市的发展目标、发展现状及区域特点,论述了各市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意义及举措。
徐州市委党校张凯认为,徐州的经济总量由小向大转变、产业层次由低向高转变、城市带动力由弱向强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由小康向富裕转变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邵川提出,苏北城镇化发展应以优化提升东陇海城市群、推动城镇化建设为主要目标,从合理规划城镇空间格局、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强人口及距离,拓宽资金来源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城镇化有序发展。
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克清提出,“十三五”时期的淮安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基本确立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决战期,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期。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是淮安融入大战略的必然路径。在“东融西拓、南联北接”工作中,要向东全域融入江苏沿海开发,向西大力拓展淮河经济带,向北对接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发展,向南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民建淮安市委庞进亮提出,淮安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应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实施产能合作项目、加快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快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盐城市政府研究室成星群提出,响应“一带一路”,应注重科技引领跨越。他提出,盐城环保科技城的超常规、追赶型发展实践具体表现为: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二是延展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支撑体系;四是调动会展激情,增强发展动力。这些实践对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特别是大力发展特色园区经济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连云港市委党校王洋提出,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与中亚国家在徐圩新区共建商贸集聚区,会产生消费带动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区位品牌效应。中亚商贸区集聚区的建设着眼于:夯实基础,推进“三区”建设;汇聚要素,完善四个关联点;搭建平台,发挥丝路国家展贸中心的五大功能。
宿迁学院李明建提出,连云港、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规定的重要节点城市。宿迁则是连云港、徐州两大节点城市的紧密联系区域,是连云港、徐州两城市的中心连接点。宿迁建市20年取得了诸多成绩,改革创新精神的不断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力推进都对宿迁对接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宿迁的创新发展应该把握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外向型经济建设;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会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主办,宿迁市社科联、宿迁市委党校承办,徐州市社科联、淮安市社科联、盐城市社科联、连云港市社科联协办。会议收到参会论文195篇,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评审,共评出一等奖论文10篇、二等奖论文20篇、三等奖论文40篇。
(宿迁学院 李明建)
主题发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苏北发展路径创新(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苏北振兴的主要路径是把握趋势、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换道超车。
苏北地区应打造经济增长极。即要重点推进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和徐州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依托国际交通大通道,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苏北地区应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当前苏北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充分,突出体现在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要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按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在江苏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中找准定位,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机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苏北地区应努力提高双向开放水平。“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发,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其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号召方案也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地缘拓展上的睿智与矜持。对苏北而言,一是有利于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二是有利于增强苏北发展动力、活力;三是有利于加快苏北经济结构调整;四是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苏北地区应着力做强新型市场主体。政府要做创业者的三大支柱:一是创业基础设施的支柱,让创业者“处处可创业;二是创业服务的支柱,让创业者“时时能创业”;三是创业安全的支柱,让创业者“人人敢创业”。
徐州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策(徐州市委党校 张凯)
徐州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面临诸多机遇:“一带一路”重构徐州发展新格局,提升徐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徐州更多企业“走出去”,催生优化徐州合作平台与载体,有利于徐州与周边融合发展。徐州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也面临诸多问题:徐州周边港口经济对徐州带动力较弱;徐连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处在探索阶段;徐州与周边缺乏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领导机构;徐州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
徐州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策如下:一是抓住“六大”发展机遇,提高徐州中心城市首位度;二是立足“一带一路”全局,优化徐州与周边联动空间布局;三是突出互联互通建设优势,提升徐州与沿线区域立体通道功能;四是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徐州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当前要立足徐州传统工业的优势,发挥港口、区位、土地、科技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国际产业合作,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国际生产网络,培养中国企业主导的国际产业链;五是实施海陆统筹开发战略,密切徐州与沿线区域的联系和合作;六是完善跨区域的协调机制,积极搭建公用服务和技术平台;七是打破区域内行政藩篱,推进徐州与沿线区域市场一体化;八是推进政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徐州对外开放合作的软环境;九是以加快园区建设为途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十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对中西部腹地的服务;最后是开发与保护并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融入国家大战略 拓展发展新空间(淮安市发展改革委 黄克清)
苏北地区是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大开发国家战略叠加区域,但也面临本地要素流失、外来要素难聚等挑战,唯有融入大战略、拓展新空间,才能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就淮安而言,融入大战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融入大战略的必要条件。淮安处于苏北地理几何中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必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十三五”时期,将构建连接南北的高铁网、快速畅达的航空网、通江达海的水运网、优势互补的经贸网。
推进主导产业错位布局是融入大战略的必然选择。苏北地区工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淮安将积极推进主导产业错位布局,实现苏北地区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十三五”时期,淮安将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苏北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强政府空间管控能力是融入大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家重大战略涉及区域广、重大项目多、发展轴线长,要求苏北各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活动总量和空间需求。淮安作为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市,将探索构建市县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加强政府空间管控能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陆海统筹发展路径的选择(盐城师范学院 刘吉双)
江苏省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其中,连云港市、南通市和盐城市是江苏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要统筹江苏陆海资源配置、陆海产业培育、陆海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陆海生态环保,高标准推进江苏陆海统筹发展,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要积极构建新型集团化港务集团,提升江苏沿海港口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龙头”作用。江苏要适时组建江苏新型港务集团,着眼“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出台江苏沿海港口建设新的扶持政策,到2020年把江苏港口打造成横贯东中西、对接东北亚、融入“一带一路”我国中部重要出海通道。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江苏沿海各港口发展定位,提高港口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十三五”规划引领,以特色明显、错位发展、分工协作为原则,统筹协调江苏各港口的发展定位,促进江苏港口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再次要探索形成江苏沿海“数字化”城市集群,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不改变行政区划前提下,充分发挥大数据功能,尽快实现江苏沿海城市区域内户籍、社保、医疗、交通、信用、旅游、产业一体化进程,打造沿海“数字化”城镇群。与苏南以及上海的“数字化”对接,推动长三角北翼加快深度融入上海经济圈,并探索与新亚新欧各国经济贸易数字对接,融入“数字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
最后要放大江苏沿海产业园区“拉动”效应,加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载体建设。要促进港口产业园区集聚、集约发展。按照“务实、高效、便捷、现代”的原则,推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区、国家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和国家保税区向港口区集中,赋予产业园区在“人、财、物、土地”等生产要素上更大的使用权利,为产业园区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实现苏北跨越发展(江苏省社科院连云港分院 古龙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加快苏北发展的新对策有以下几点:一是政企联动,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原则,共建共用海外企业,形成项目示范效应,为苏北“走出去”打开新空间。二是政策拉动,提升政策能级,共同争取自由港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做好政策对接,形成共建共享、合作开发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三是创新驱动,四是市域层面、产业层面整体联动,以共建共用核心资源推动整体联动,以实施联通助推区域联动,实现苏北地区跨越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苏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宿迁学院 杨殿闯)
近年来,苏北地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论与苏南、苏中地区相比,还是苏北五市内部,在产业结构、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进出口等核心指标的差距明显缩小。但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区域内部有效合作协调机制短缺,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地级市层面,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或机制;二是地区发展战略覆盖不均衡,不仅表现在苏北五市之间的差异,更表现在缺少一个将苏北五市作为核心区全面覆盖的统一战略;三是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区域经济规模与质量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苏北地区应强化区域协调和错位发展的政策理念,建立苏北地区市级层面沟通协调机制;以冲刺国家战略为导向,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进一步探索苏北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市比较优势和地方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组建区域智库发展联盟,充分发挥地方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助推区域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