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治理现代化:江苏的探索和思考——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

发布时间:2014-12-31 | 信息来源:

治理现代化:江苏的探索和思考——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

 

    2014年12月29日,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在南京隆重举办。大会由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主持,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杨光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严强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沈坤荣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来自全省各地的论文获奖作者代表和全省性社科类学会秘书长约150人参加会议。

 

治理现代化:江苏的探索和思考——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


     上午,会议举行了简短开幕式后,集中安排了主题演讲。刘德海在题为《自觉担当,主动作为》的报告中,简要解读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分析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和肩负的新使命。他指出:中国的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以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新变化、江苏“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新目标新定位,提出了大量的时代课题,我们社科工作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应对时代挑战。杨光斌教授在题为《打造有能力的有限政府,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报告中指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官民相互传送正能量的结果。治理现代化经过学术界日积月累长期研究,被中央采纳、提炼以后用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他围绕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将中国跟印度、巴西等人口超亿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比较,认为,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善治,善治首先是要有一个有能力的政府,有能力的政府在权力上要有边界、要有制约。严强教授在题为《治理·法治与智库》的报告中指出: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源泉在普普通通的民众,治理最根本要落实到人民的治理,把人民的力量看成是国家治理的主体,这是我们区别于所有制度最根本性的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是法治、依宪治国,人民全体都要守法。沈坤荣教授在题为“新常态新挑战新机遇:中国经济前景展望”报告中,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未来运行面临新的挑战和如何内外兼顾创造新的机遇等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愿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判。他指出:经济新常态的最重要特征有三个,一是增长的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三是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增长速度下滑较快、下行压力较大、新兴产业增长不快等风险,他认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应对严峻挑战,必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以我为主的对外开放格局,把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度,通过改善民生创造新的需求。
    下午,会议进行分组讨论。与会者围绕“治理现代化与江苏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互动。大家认为,江苏推进治理现代化研究,需要在治理能力所构成的相互关系中展开,诸如国家治理能力与权力运作的关系,国家治理能力与制度规范的关系,国家治理能力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国家治理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家治理能力与执政能力的关系,国家治理能力与考评指标体系的关系等入,这将有利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省社科院《学海》杂志主编胡传胜、省委党校社会教研部原主任冯必扬、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伟良、省委政策研究室经济处处长文俊、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周明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部主任方建中对分组发言进行点评。
    学会专场收到论文806篇,作者来自近200个省、市、县三级社科类学会、90多家单位和100多所高校,其中有部委厅局领导、有功成名就的老专家,有成果丰硕的中年学者和崭露头角的学术青年。经专家评审,评出获奖论文155篇,其中,一等奖40篇,二等奖115篇。

    (省社科联学会部)

 

治理现代化:江苏的探索和思考——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

 

治理现代化:江苏的探索和思考——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

 

治理现代化:江苏的探索和思考——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

 

治理现代化:江苏的探索和思考——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