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2-12-26 | 信息来源: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2012年12月24日上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洪银兴,省政府副秘书长周游,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德海,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等出席。省内部分高校科研处长、学术大会论文作者、省级社科类学会代表和省社科联机关干部等120余人出席了本次高层论坛。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颢瀚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本届学术大会及高层论坛的概况,总结了省社科联在过去一年里的重点工作,转达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省社科联成立五十周年的祝贺和希望。他指出,举办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是我省促进社科强省建设的创新之举,对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推进理论创新,繁荣社科事业,建设社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具有积极的意义。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洪银兴在讲话中要求全省社科界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指示精神,转变学风,深入调查研究,对国家和地方改革发展多提建设性意见。他指出,十八大之后全省社科界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课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研究、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扩大内需研究。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在高层论坛上,樊和平、张鸿雁、徐小跃、蒋伏心、张凤阳等5位省内知名专家分别紧扣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作了精彩演讲。
    东南大学樊和平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领域的“中国问题”》。他分析了当前我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的元素、结构和形态,指出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当前我国最大社会问题是两极分化和官员腐败;伦理道德的“中国问题”表现为伦理-道德悖论,当前我国社会在伦理上仍守望传统,但道德上已经基本解构了传统而走向现代,伦理与道德的变化趋势呈现反向运动;思想文化领域最突出的“中国问题”是由信任危机而导致的思想领袖的缺场。樊教授据此呼吁,全社会要重视伦理道德建设,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南京大学张鸿雁教授以《中国城市化理论核心价值的顶层战略创新》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往往缺乏连续性、整体性和长远战略性的规划,不符合城市化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他建议,在中国全域,应创造适应中国地理结构的国家整体性地域生产力结构;在沿海城市区域,应创造中国现代化先导区;在流域城市带,应创造“合纵连横”的地域生产力结构。在演讲中,张教授还提出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十大理论模式,指出了本土化城市化理论重构的终极价值。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南京图书馆徐小跃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论道家之道及其人生意义》。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道的内涵、道的德性和道的人生指向,并从无与有、无为与有为、无欲不争与常胜不败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论述了道家的人生哲学。徐教授还结合道家先贤的人生大智慧,对当今一些人生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南京师范大学蒋伏心教授就《江苏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动力机制》主题发表演讲。他提出,在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要加以关注,一是处理好转变发展方式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二是处理好目标坚定不移与过程循序渐进之间的矛盾。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南京大学张凤阳教授在《社会管理的民主向度》演讲中分析指出,在当今中国的特殊背景之下,社会管理背负着维稳的重任,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管理的有效进行。这样一种运动式、高成本的维稳不仅不利于公民正当合理利益诉求的表达,也会影响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建立一种兼容、民主的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构建一种合作型博弈的长效利益均衡机制,是当前和今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学术演讲由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主持,省社科联副主席周明生教授就五位专家的演讲作了学术点评。周明生教授对学术演讲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演讲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各位专家结合全国特别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紧扣时代主题,学理分析严谨,充满辩证思维,得出了非常重要的结论,这是一场成功的学术盛会。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本届学术大会由省委宣传部与省社科联共同举办,主题是“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现代化与江苏实践”。自11月正式启动以来,共举办学科论坛、学术聚焦、学会论坛和市县学术分会等17场学术活动。本届学术大会是江苏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系列活动紧扣“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活动辐射范围广、学术带动力强,是自举办学术大会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学术大会共涉及省内外高校、党校、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近500家,收到学术成果4000余篇,评出优秀论文968篇,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主题演讲,参与大会及各项学术活动的专家学者1万多人。这一实施“江苏文化建设工程”的具体行动,必将有力地推动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附件1:
 

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
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张颢瀚

 

    正值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之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这是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共同举办的又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盛会,是推进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实现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跨越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领导对本届学术大会十分关心和支持。今天在高层论坛开幕式主席台就坐的领导有: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洪银兴,省政府副秘书长周游,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德海,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省社科联副主席周明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出席本次论坛表示欢迎和感谢!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各有关高校科研处长、学术大会论文作者代表和省社科类学会的代表,共计100余人。在此,谨让我代表本届学术大会组委会、代表省社科联,向各位领导、专家和与会代表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里,江苏省社科联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全省社科界,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应用研究,推进理论创新,拓展新平台,打造新品牌,为繁荣发展社科事业、建设社科强省作出了新的贡献。一是围绕中心大局,切实做好决策咨询服务。组织全省30家研究基地,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圈定的包括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点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各基地已经完成了70多项研究课题,其中近20项研究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研讨会。组织开展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评奖和社科研究课题发布,引导全省社科界更加关注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为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二是圆满完成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在全省第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中,我们对奖项数特别是一、二等奖作了大幅提高,对评审专家队伍作了进一步充实,对评奖程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对申报的6862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共评出一等奖50项,二等奖148项,三等奖300项。三是学术研究工作取得新成效。组织编写了《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该书按照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江苏水平的要求,站在前沿理论和工作全局的高度,结合我国特别是江苏近年来人才工作的实践,对科学人才观的十大理念进行了全面解读。在北京召开的出版座谈会上,得到李源潮部长的高度评价,目前已销售100余万册,居同类畅销书榜首。举办了第五届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大陆和台湾的9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这一主题,就“江苏文化与新时期江苏精神”等议题,开展了热烈研讨,扩大了两岸文化交流。同时,学会管理、社科普及、阵地建设和机关建设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举办全省哲学社科界学术大会,是我省促进社科强省建设的创新之举,也是今年省社科联的一项重点工作。围绕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现代化与江苏实践”这一主题,本届学术大会共举办了学科论坛、学术聚焦、学会论坛、市县学术大会及高层论坛等17场系列学术活动。全省近百名专家学者在学术大会各类场次上作了主题演讲,近500家高校、党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参与了此次活动,大会共收到学术成果近4000篇,参与学术活动人数达1万余人。这充分印证了我省社科界学术大会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成果内容涵盖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紧密联系江苏“两个率先”生动实践,紧扣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展示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成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本届学术大会的成功举办,对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推进理论创新,繁荣社科事业,建设社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具有积极的意义。
    今年恰逢江苏省社科联成立50周年。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为此专门分别发来贺信和题词,表示祝贺。50年来,省社科联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已经成为省委省政府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是省委、省政府联系全省社科界的桥梁,是促进我省学术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决策咨询、学术研究、社科普及、学会管理、成果评奖、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推动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社科联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评价。省社科联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是与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社科类学会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凝聚着全省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为纪念江苏省社科联成立50周年,我们组织了学术交流、老同志座谈会、成果展览、画册宣传等系列活动。今天的学术大会高层论坛,也是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我们认为,办好学术大会,做好各项工作,就是对江苏省社科联成立50周年的最好纪念。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对繁荣发展社科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江苏“两个率先”伟大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舞台。全省社科界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旗帜、围绕大局,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繁荣发展社科事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做出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附件2:
 

在江苏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  洪银兴


(2012年12月24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全省社科界学术大会,对于我们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八大对我国近期的和长期的发展都描绘了美好蓝图,一个是要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我们国家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宏伟目标对我们全国人民是非常振奋的,特别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上任以后,首先打出的旗号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且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一个就是习总书记第一次外出就是到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圳,这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明确的信号。我觉得这个信号对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下一步所要学习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现在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这里我首先要纠正一下,就是不要以为中央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意味着不要理论了,理论研究还是要进行。我认为强调不要空谈,相当于当年邓小平所讲的不要争论,什么事情一来就要讨论姓社姓资,什么事情一来就要讨论它是对的错的,那种空谈确实没有意义。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对我们的改革、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经常去提一些批评性意见,不是经常去扣帽子。按照这么一个要求,我觉得我们现在有几个重要问题是需要很好地研究的,也是可以发挥我们江苏社科界重要作用的。
    第一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紧密地联系我们江苏的实践。我一直认为我们苏南模式和后来苏南模式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苏南地区很快要成为我们国家现代化示范区,而且苏南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城乡差距又是全国最小的。我们要很好地研究一下苏南地区共同富裕的状况,这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很好的诠释和证明。这次十八大特别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我们江苏的实践来看,江苏的成功就是强政府和强市场的结合,市场经济充分作用,外商投资企业、民营经济在全国是最高的,谁也不能说我们这儿的市场经济水平差;但是反过来,各个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是政府强力推动,这也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不要政府作用,也不是不要市场作用,关键是如何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苏南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完全可以做到。
    第二是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推进现代化,对我们江苏来讲不是要追求在哪一天实现现代化,而是要研究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和实施什么样的战略。这次十八大有好几条提法我认为都跟我们江苏的成功实践密切相关。第一个是创新驱动,江苏是先于全国实行创新驱动;第二个是城乡一体化,这个也是江苏做得最成功的。过去都是讲城市化,现在讲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个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现代化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第三是改革问题。这次十八大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强调要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来推进改革,这里面的含义很深刻。过去我们主要是讲勇气,现在加了一个智慧。因为我们现在改革到了深水区,原来还能摸得到石头,叫做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摸不到石头了,所以要有智慧。在改革3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谈改革,到底改什么,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都值得研究。现在是改革、发展和稳定要结合在一起,不像过去那样大胆改革就行了,现在还要发展,还要稳定。而且十八大强调我们这次改革经济体制不是要破,而是要立,这是我们研究改革问题时要很好研究的。现在强调要在重要领域深化改革,哪些是属于重要领域?我认为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课题。
    再一个是开放问题。这次十八大专门强调了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江苏是开放型经济搞得最早、开放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在这样一个地区,我们推进开放也碰到一系列新的课题,比如面对国际市场不景气的状况,同时也遇到开放效益的问题。我们原来的比较优势已经失去,要有一种新的竞争优势来参与改革、参与开放,这也是江苏在现有的水平上、在新的开放水平上如何进一步开放的问题。这是一个重要课题。
    最后一个课题:扩大内需。现在已经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我们扩大内需不仅仅是因为外需不足而转到内需,如果这么理解就是暂时性的。现在我们是作为一个战略,而且是一个长期战略。扩大内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尤其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当前扩大内需的一个突破口,但是江苏的城镇化和全国的城镇化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江苏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化问题,当年发展乡镇企业就已经实现城镇化了,现在是城市化的问题。如果我们江苏搞城镇化,应该是城镇城市化,城镇要变成城市,具有城市功能,应该是从这个角度去研究,或者说要研究城乡一体化。城市化一般是指农民进城,现在讲的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的发展要素进入农村,使农民能够享受到城市文明,使农民市民化。
    总之,我觉得,我们十八大以后有大量的研究课题需要很好地深入研究,因此也可以说,十八大为我们社会科学界迎来了一个春天。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社会科学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风问题。我们如何按照总书记提出来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思想来改变我们的学风。要实实在在地研究一些我们国内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提出的理论应当能够实实在在地对改革发展有建设性作用,这样大家都会认为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在座的各位社会科学界工作者的努力。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