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互通 加强交流
早晨9点40分,按照行程,观摩车辆准时驶入西夏王陵风景区内到达西夏博物馆,西夏陵区管理处主任马升林在博物馆会议室为前来观摩的代表们介绍了西夏博物馆概况和近期的重要工作:西夏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展示西夏王国兴衰历史的博物馆,以西夏文化为特色,目前西夏王陵迎来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机遇。
馆长师培轶向代表们详细地交流了西夏博物馆是怎样结合自身特点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实践活动:“西夏博物馆立足基本馆藏陈列,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开社区、学校开展共建工作,多方建立高效的西夏历史文化宣传通道;全年多次定期举办西夏陵风光摄影大赛、西夏陵油画展及西夏文字图片展等临时性展览;举办银川市西夏陵定向越野行走挑战赛等活动服务百姓。”
简短地座谈后,师培轶馆长带领着代表们参观了博物馆的一楼展厅,介绍该馆的社科普及内容和普及方式,生动形象地向代表们展示了西夏文化的魅力。
代表们对自治区博物馆进行了观摩,自治区博物馆社交部的刘红英主任在介绍该馆的社科普及工作时说:“在社科普及上坚持落实‘三贴近’原则,联合学校、社区、军营、监狱等单位,每年开展馆内外的科普活动10次以上;积极参与政府及社会各团体组织的各项重大展览活动宣传讲解,注意在改善陈列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引进推出展览及进行科普工作等方面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我们的宣传形式主要有:通过讲解员为观众进行馆内展览讲解,带文物展板、宣传资料进社区、军营、学校、监狱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博物馆充分发挥藏品优势,把收藏展示、科学研究与保护、宣传教育功能集于一身,为广大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针对各项活动邀请电视、报刊及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随后,代表们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参观了区博物馆《朔色长天——宁夏通史》《石刻史书——宁夏岩画》《红旗漫卷——宁夏党史民》及《盛世回乡》四个基本陈列展。
“希望在观摩后能与区博物馆打开交流的通道,带领员工们前来学习和培训,加强沙漠博物馆的建设,提高我们讲解员的解说水平,在社科普及工作经验上进行交流”,中卫市沙漠博物馆的主管王燕在观摩完自治区博物馆后表达了再次前来学习的愿望,并建立起了联系方式。
"网络加“微” 热心公益
观摩基地之一银川日报高度重视社科普及方式的创新,社长丁洪在介绍时说“银川日报立足传统纸媒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打开新的社科普及局面,创新出网络平台、微博页面、微信公众号和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方法,充分把媒体的时效性、社会性、大众性和引领性特点体现到社科普及活动当中。”
“注重社科类新闻的采访报道,日常在在《银川日报》与《银川晚报》两报的重要版面刊发社科类新闻稿件,积极配合宁夏社科联等单位进行社科类新闻宣传。《银川日报》开设的“大视野”和“理论”专版,银川日报社旗下的银川新闻网、银川发布客户端、新闻类官方微博微信、多媒体党报阅报屏等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刊发了大量的社科类新闻稿件。”“银川日报在做好社科知识理论普及的同时,推动普及上升至理论研究层次。举办各类学术,组织“2014新丝绸之路 宁夏机遇•银川使命”高峰论坛,举办了“2015世界绿地,聚集‘一带一路’ 银川经济发展高峰论坛”、“银川国际低空经济论坛”、“阅海湾CBD生态发展论坛”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丁洪社长还介绍了银川日报社社科普及的另一特点是在公益活动中普及知识。“2015年,报社开展了图书漂流书屋服务、“书香银川”系列、 “开卷读书”沙龙活动、书香银川大讲堂活动和中老年读者微信培训课堂等公益活动。树立起了活动品牌,社会效益显著。”
在观摩过程中,银川新闻网的副总编马玲艳通过PPT向代表们展示了银川日报在社科普及中如何应用新媒体,高效新颖地普及社科知识的方式方法,观摩的代表们都表示出了极大地关注和赞同。
多方科普 惠及你我
“社科普及教育基地进入社区,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学习科学知识,在社区内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的新氛围,受到居民的欢迎。”代表们来到被观摩的丽景社区,社区主任苏丽娜向代表们详细介绍社区的社科普及工作。
“丽景社区为深入开展社科普及工作,开设了场所和阵地:设有包括健身房、棋牌室、乒乓球室、书画室、手工编织室的活动中心;设有200米长的科普长廊,宣传栏30块,科普室一间;宣传内容做到每年四次,每季度更换一次定期出版科普知识板报、宣传栏;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募捐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购买科普类书籍3000余册,成立了社区科普图书室,社区居民可以在开放时间内免费阅读书籍;社区积极打造了“科普讲堂”,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科普讲堂开设了四个特色专题课堂,即社区环保课堂、健康课堂、法律课堂和道德讲堂。通过开展有关环保、健康、法律、科技方面的讲座,使居民受到各类社科知识的教育。”
观摩点贺兰县第二小学,重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制度的建立,成立社科普及领导小组,为学校社科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证。“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把社会科学普及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并不断的充实、完善,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及任课老师为组员的组织机构,经研究制定了社会科学普及制度,先后出台了《贺兰县第二小学社会科学普及长期规划》、《贺兰县第二小学社会科学普及年度规划》,做到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宏观指导。”该校副校长马丽向来宾们讲解社科普及工作情况。
在观摩中,学校展示了多年来社科普及的各种荣誉和硕果,重点介绍学校应用道德讲堂这一平台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社科知识的普及,从校园做起,扎实、高效地推进讲堂活动,真正达到以德育人的效果。
形成大科普 强化大联合
“要牢固树立“联合”意识和“大科普”的观念。社科普及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科普及工作内容多、针对的人群复杂,单靠某个人、某部门、某单位、某行业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好的。”
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徐永富在20日的观摩活动座谈会中从怎样认识社科普及工作、怎样做好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工作两个方面作了讲话。
徐永富书记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角度,说明了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性,指出社科普及工作要树立大科普的理念,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开展工作。在方法上要坚持紧密联系群众,坚持喜闻乐见形式,坚持理论通俗化,做好建制立法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社科普及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错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要求我们联合开展工作。“联合”意识是指社科普及工作需要有牵头单位,上下联动,有组织地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其中,才能将社科普及工作做好干实。”
在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工作中说到:“在加强社科普及基地的建设中,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普及内容,围绕重大决策、行业特色、重大时事进行普及;二是立足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面对群体;三是把握对象,不能面面俱到,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四是坚持四个结合,普及与行业工作结合、社会科学普及和自然科学普及的结合、普及和工作目标发展的结合、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科学统计的结合;五是持续创新。要坚持理论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入脑入心。六是创争创先,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抓好目标建设、品牌建设和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