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20年第3期在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31 | 信息来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20年第3期在南京举行

1226日,由省社科联主办、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承办的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系列学术沙龙2020年第3在南京举行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到会致辞,20余位来自省内各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在双循环格局中实现江苏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和交流。南京大学商学院张二震教授、黄繁华教授、韩剑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蒋伏心教授分别主旨报告

张二震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的阶段和条件,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的战略抉择。从经济学角度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构建完整的内需循环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改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格局,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形成高质量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坚持开放合作,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黄繁华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江苏经济实力强、开放程度高、产业体系完善、消费能力较强,是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也是融入国际循环的重要平台和通道。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既要在国内循环方面补短板、筑长板,在国际循环方面优结构、保安全,还要构建两者的战略联结点。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利用好内需,吸引全球先进要素,确立创新核心地位;优化进口结构,推动贸易创新,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构建新型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走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韩剑表示,发展国际循环,要继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把握主动权,释放市场开放的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建立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既着眼于扩大内需,又要建立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国内市场规则的不断完善为依托。从江苏来看,作为制造业大省要继续利用好产业优势,在制造业的价值链、产业链中做好枢纽。引进高质量外资,开展区域性的产业链合作,打造区域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更好地保障供应链。

蒋伏心认为,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基础一是以重大科技创新保障产业链安全,二是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江苏消费类企业主要分布在零售、房地产、纺织服装和原材料生产等领域,要在双循环格局中实现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着眼长远在产业链的重构中塑造优秀服务类、制造类品牌,打造行业龙头更好地发挥地域优势,运用好资金相对充裕、产业体系完整等优势因素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做好产业服务。

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秘书长、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院长顾晓燕教授主持会议,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于津平教授会议总结,他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内部市场的持续扩大,国内大循环成为主体是必然的。中国的工业产业体系门类齐全,国内大循环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参与国际循环的利益主要来源于专业分工和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风险正在加大,这就使得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好国际机会,努力补齐关键技术的短板,更要主动创造机会,用国内大循环为其他国家提供发展机遇,提升中国的竞争优势和分工地位,通过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为中国发展的创造新空间和新机会。

尚庆飞在致辞中提出,江苏肩负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责任,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如何持续聚力“六稳”“六保”,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激发新活力,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议题。省社科界的专家学者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推进理论创新,加强对策研究,为在全国经济大局中继续彰显江苏力量、体现江苏效率,展现江苏担当,奋力答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时代答卷提供智力支撑。


(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 陈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