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省社科界第十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在南京举办。会议围绕“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主题展开研讨,来自全省各学会论文获奖作者和全省性社科类学会秘书长150余人参加会议。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主持会议。
30日上午,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任徐家良、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有根分别作了《学习领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与治理创新》《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学术社团的功能与治理》的主题报告。
刘德海报告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以一个“新”字为切入点,从新的观察坐标、新的目标定位、新的发展境界、新的保障举措等四个层面深入剖析了我省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深刻阐明了今后五年我省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系统解读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他指出,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江苏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强保证。“两聚一高”目标是基于外部环境、国内条件的客观形势和江苏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而确定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江苏一以贯之的总体要求,也是江苏省委对“两个率先”内涵认识的深化,更是全省上下的共同愿望。在经济新常态下,江苏要破除发展瓶颈制约,从 “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追赶期”,就迫切需要聚力创新;要确保居民收入与我省经济发展和所处发展阶段相称,必须聚焦富民,着力提高居民收入。
徐家良报告分概念辨析、社会组织基本情况和社会管理治理创新几种形式三个部分。徐家良表示,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新时期发展社会组织应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社会组织的性质与地位,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确保社会组织更高地提供公共服务。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创新、简化社会组织的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政府转变职能购买社会服务、行业协会与商会脱钩、孵化枢纽性组织、发展社会性企业与商业模式、建立社区基金会、社区共治与三社联动等方面。他认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系统性变革,如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提升,法人治理结构与市场机制建设完善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强动力。
李有根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营造法治环境,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营造法治环境,需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他认为,法治社会建设有利于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对于学术性社团来说,应在发挥学术联络、成果交流、标准建设、利益保障和资源分配等传统功能的同时,注重合法、规范的社团治理,适应时代要求,在学术方向上进行中国问题研究引导,倡导规范与实证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发挥跨部门、行业、单位的优势,实现学术资源整合。
30日下午,10位获奖论文作者分两个单元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省知识产权局纪委书记丁荣余,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卫分别担任两个单元主持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永贵对交流发言进行点评。
学会专场共收到论文400余篇。经专家评审,评出获奖论文92篇,其中,一等奖的论文是34篇,二等奖是58篇。
(省社科联学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