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25 | 信息来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5年11月2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共同主办,南通大学承办的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会议围绕“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时代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这一议题,展开交流讨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出席会议并讲话,南通大学校长王建浦致辞,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主持开幕式。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张新科在讲话中强调,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迅速渗透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应当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加快研究范式创新,推动理论体系重构,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治理、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智力支持。他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刻认识人工智能时代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辩证把握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精准聚焦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积极打造安全可靠、“智能向善”的高质量数据资源平台,构建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机制,培养一批既了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高水平科研人才。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王建浦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学术聚焦专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生产方式、学术研究范式和思想传播模式的重塑,探讨新兴技术为理论创新、学科融合、服务社会提供的全新可能。他指出,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前沿课题,也是学术界亟需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相信在与会专家学者的智慧碰撞和深入研讨下,本次会议一定能够产生丰硕的学术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大会邀请了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王春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锋,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为志等5位专家,从多个维度作主旨报告。
尚庆飞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社科创新的挑战、机遇与探索》的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很多知识能够轻易获取,AI能瞬间检索海量文献并生成研究综述、提出分析框架,这对做事严谨、反复思考且需调研收集数据的社科专家带来了很大挑战,但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这些挑战将倒逼研究范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让定性与定量融合做得更好;改变观察问题的视角和能力,提升全景洞察能力;提升动态追踪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热线电话工单实时语义分析,捕捉群众细微情感变化;通过模拟政策效果,增强模拟预测能力,避免不必要试错成本。他介绍了省社科院推进人工智能与社会创新工作的举措。成立了人工智能与社会科社科创新中心,与4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这些机构数据科学、信息管理,以及算力资源、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团队和媒体传播等优势,开展前沿理论研究,培养跨学科人才,扩大影响力,未来还会与更多高校、科研机构、人工智能企业和社会各行业应用产品合作,助力社科研究再上新台阶。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何建华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在从智商和情商走向灵商,以精神满足为主的灵性时代正在开启,所有智慧的尽头都是灵性。他认为,人工智能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变革首先表现为研究范式的革新,即从人类单生命个体的经验素材驱动的传统研究范式,转向人机协同的新研究范式。他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智库建设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未来趋势体现在“四个新”,即新智能、新链接、新知识、新学者。新智库要聚焦思想与知识的创新力,需在多方面创新。创新思想生产方式,推动内容创新,为决策咨询与公众认知提供有效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新智能时代网络化、开放型、协同型、复合型的专家学者人才队伍;创新成果发布渠道,适应传播技术和内容互联发展趋势,畅通智能融合的精准化传播路径;创新数据处理方式,核心是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以精准语料提升未来机器人的认知水平,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载体、创新主体和服务主体。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王春晖在题为《主权人工智能下的价值对齐》报告中指出,主权人工智能主要涉及每个主权国家要借力本国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建立符合本国价值观、文化的大模型两个方面。中国主权大模型的训练数据以中文为主,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哲学、法律、伦理、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理解,能生成更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当前,人工智能正从“以模型为中心”转向“以数据集为中心”的发展范式,通过优化专业数据质量与模型训练效果,推动AI应用更贴近真实的应用场景。他对主权人工智能下的价值对齐路径提出了他的见解。高标准、专业化的数据集建设,应当利用专业化高质量的标注数据集训练大模型,让大模型学习输入文本与人类价值观标签之间对齐。他认为,主权AI下的“价值对齐”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其核心目标是确保AI系统的决策和行为符合人类的价值观、伦理标准和本国的文化,避免因目标冲突或失控引发社会风险;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而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电力的尽头是调度能力,如何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最低成本提供持续、稳定、绿色的电力才是AI时代的王道。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杨锋在题为《人机博弈研究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历经四次发展,将从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逐步迈向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如今,人工智能已从工具逐渐进化为人类的伙伴,在情感交互、协同决策、伦理意识萌芽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均有显著进步,但与人类大脑智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他介绍了AI与人类高度交互领域中值得关注的实际问题。在直播领域, AI助手与人工直播的分工协作、主导权归属引发冲突;在智能推荐领域,AI推荐与人工营销存在引发核心冲突; 智能定价领域,可能引发歧视、消费者逆向选择等问题,形成AI博弈局面;医疗领域 AI医生对小医院帮助较大,但可能对有经验医生的独立判断造成压力;智能穿戴设备在长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同样面临边界与影响问题;AI情感伴侣虽可缓解自闭、抑郁等精神疾病,但也可能诱导私欲放纵、焦躁易怒、无法接受拒绝等新的精神问题。此外,AI还已涉足老师、艺术家、偶像、企业家、科学家、士兵、警察、诈骗犯、数据整理师、论文撰写等诸多角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有研究兴趣的同仁可选择相关问题展开后续研究。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张为志在题为《人机共生语境下“市场—政府—主体”关系的动态演进》的主旨报告中指出,人机共生语境下,人文社科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政府与主体之间动态演进的关系,目前,人类已进入“代码即数据”的时代,经济制度与经济结构的互动远超以往想象,空中的社会大脑越来越强大,我们将生活在人脑与社会大脑共存的双脑世界,过去人们比拼的是单脑,如今则是比拼自身聪慧程度与调用社会大脑的能力,这一时代变化正导致社会结构改变,非人劳动将逐步充实社会活动。他认为,从市场、政府与主体的关系演变来看,从大市场小政府、大市场大政府、大市场强政府之后,未来人类将迎来新的大市场、小政府阶段,在人机共智环境下,人与非人构成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政府权力将让渡给社会大脑,重新实现平衡人类有望摆脱精英自困的局面,进入数字救赎的新阶段,届时“不劳动也能生存”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当然这仍处于探讨阶段。他表示,在人机共生的新时代,人文社科的发展既十分必要也极具前途,即便我们越来越难看到事物的基础,也要让人机都能“闻到土地的的芳香”。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大会下午举行的两个分会场中,18 位发言人围绕军事战略数字化、人工智能道德风险、艺术创作变革、版权治理创新等具体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了热烈深入的研讨,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价值导向、学术规范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他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推动人工智能与社科研究双向赋能,既要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又要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智慧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实现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哲学社会科学经世致用的初心不能改变,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使命不能动摇,必须坚持立足中国实际,回应时代关切,在技术浪潮中坚守人文底色,在创新发展中彰显社科价值。
纵论AI与哲学社会科学双向赋能       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南通举行
经专场学术委员会评审,大会评出优秀论文30篇。省内外专家学者、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南通大学师生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

 (作者:刘心怡        校审:王淑芬        部门:省社科联组联中心)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