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主办,苏州城市学院承办,苏州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协办的省社科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文学与历史学专场在苏州举行。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论文作者以及苏州城市学院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与交流。
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周玉玲在致辞中介绍,苏州城市学院秉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办学理念,将文化赋能融入办学实践,积极促进不同学科的跨界融合,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她认为,真正的学术必须呼应时代、连接社会,从江南文脉的当代转型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探索,再到构建“数字+”“智能+”“文化+”等产业学科集群,学校正走出一条以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融城之路。
苏州市社科联主席顾万勇在致辞中提出,文化底蕴是苏州最独特的竞争优势,将其转化为发展动能是社科界的重要使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经济强市,苏州通过深挖吴文化、江南文化等优质资源,激活历史遗存、非遗技艺的时代价值,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紧扣城市高质量发展、民生幸福提升等现实需求,让文化赋能精准对接产业升级、城乡建设等关键领域;打破行业壁垒与业态边界,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讲话中表示,本次活动汇聚学界智慧、碰撞思想火花,堪称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盛宴。他强调,文化既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根基,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而文科作为传承文化、凝聚共识、破解难题的重要载体,在协调社会关系、促进多元共生、提升发展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他呼吁学界同仁紧盯行业前沿动态,打破学科壁垒与认知边界,以更系统的视角深化文化赋能研究,既要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中的传统智慧与时代价值,也要推动人文社科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
在主旨报告环节,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陈谦平在《东方主战场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开启》的专题报告中对东方主战场的构成逻辑、发展脉络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展开深度剖析。他提出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的核心,以巨大的民族牺牲牵制了大量侵略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这份根植于民族精神的抗争力量,既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集中彰显,也为新时代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动力提供了深刻历史启示。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傅刚以《春秋》文本为核心,通过逐类解析“不书”的具体情形、适用场景与内在逻辑,深入阐释了这一特殊表述方式的基本状况与核心要义。他指出,“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尊礼重义、褒善贬恶、明辨是非的历史文化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这种根植于文化基因的价值理念,不仅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修身立德、处事理政的思想借鉴,更能转化为凝聚社会共识、涵养文明风尚的精神力量,为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精神根基。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以扎实的学术积淀与生动案例,深刻阐释了“小学”的核心价值。他分别以《史记》关键文句校勘、《老子》经典篇章训诂为例,细致拆解“小学”在文献解读、史实考证中的具体应用,明确指出“小学”绝非孤立的古典学问,而是支撑文学、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性支柱。他认为,在现代人文研究中,“小学”更承载着规范文本解读、解释文化内核的关键作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小学”所蕴含的文字智慧、考据精神与文化基因,对当代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马昕教授结合龚自珍的人生轨迹与时代背景,以其诗词中对京城风物、市井百态、家国情怀的细腻描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文化与城市相互滋养的深层关系。他提出,龚自珍的诗词不仅是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抒发,更定格了特定时代的京城气质,成为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核心表达形式,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既能挖掘城市的历史底蕴、彰显精神内核,又能凝聚市民情感认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虽发展迅猛、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在数据处理、效率提升等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但在价值判断、情感共鸣、伦理考量等核心领域仍存在显著局限;面对技术变革的浪潮,人文学者不应被动观望,而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工具,将其作为文献梳理、数据分析、成果传播的辅助手段,赋能人文研究提质增效。他强调,我们必须坚定捍卫人文精神及价值。它不仅是引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内核,也是应对人工智能局限性的根本依托与智慧源泉。
本次文学与历史学专场共评选出40篇优秀论文。江苏省社科联组联中心主任王淑芬宣读文学与历史学专场入选优秀论文通报。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专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议题,主题立意高,紧扣时代脉搏与发展大局,精准回应了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核心诉求;专家层次高,汇聚了省内外学界权威与业界骨干,为研讨提供了高水平智力支撑;学术含量高,发言论述扎实、观点新颖,碰撞出诸多有价值的思想火花;重视程度高,各级部门与相关单位统筹推进、精心组织,保障了会议高效有序开展;参与热情高,与会嘉宾积极互动、深入交流,展现了对这一议题的高度关注与探索热忱。
(转自“交汇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