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第四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

发布时间:2022-09-19 | 信息来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为深化江南文化研究与交流,持续加强长三角学术共同体建设,更好彰显江南文化的传统内涵与时代价值,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2916日,以“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社科联共同主办,安徽省社科联承办的第四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安徽芜湖召开。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党委宣传部分管部长和社科联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代表百余人参加论坛。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出席会议并致辞。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主持“最江南”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典型村落案例发布及授牌仪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参加会议。

第四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 

赵金松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江南文化,是长三角情感的根脉、协同的纽带、共同的家园。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致力于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多措并举、亮点纷呈。江苏以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为牵引,着力挖掘江南文化资源、打造江南文化标识、讲好江南文化故事,促进江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和艺术化展示。下一步,江苏将继续推进江南文化领域研究基地建设,结合推进长江文化公园建设,设立相关重大项目,更好推动江南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打造江南文化新高地。

张新科在主持“最江南”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典型村落案例发布时指出,三省一市社科联立足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高校、江南文化研究联盟成员单位等,查阅资料、调研评估,在较短时间内推出60个典型村落案例,充分体现了社科联的“联”“合”优势与担当作为。这既是社科界对传承弘扬江南文化的一次精神回归,也是推动江南乡村在新时代发展振兴的一次成功实践,必定进一步推动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强劲的文化动能。

第四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 

经长三角三省一市社科联“江南文化论坛”组委会审定,共有60个村落入选第二批“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漆桥镇漆桥村等15个村落成功入选。三省一市4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典型案例推介。部分村代表参加授牌仪式。这些村落也将成为今后开展江南文化研究交流的重要学术阵地和社科普及基地,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作了题为《箫心水韵,剑气雄风——江南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特色》的精彩演讲。他认为,新时期的江南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主脉,具有聪颖灵动、担当务实,经世诚信,崇文尚教、开放兼容,敢为人先的内涵特质,赓续“箫心水韵,剑气雄风”的江南文脉,传承创新江南文化,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圆桌论坛环节,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罗时进、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季中扬,分别围绕弘扬“长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江南区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等话题,与兄弟省市学者展开了对话交流。

论坛闭幕式上,安徽和上海完成了论坛承办单位交接仪式,第五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将由上海社联承办。

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自2019年创办以来,每年由沪苏浙皖各省市社科联轮流承办,一直致力于整合江南文化学术资源、聚合江南文化研究力量、深化江南文化务实合作,已成为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交流思想、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发布成果的重要学术平台。下一步,三省一市将继续做好江南文化的系统性挖掘、时代化阐释,全方位协同开展研究;继续做好数字化赋能,促进研究范式的转型和江南文化项目建设实践;继续做好品牌化应用,找到新时代背景下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让“最江南”特色品牌越擦越亮,助推长三角区域以文化为纽带,互联互通、融合创新、一体发展。

(省社科联研究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