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吴先满
南北合作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的重要手段。从单项扶贫到项目合作,从“四项转移”到共建园区,从南北挂钩到“城市联盟”,江苏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南北合作的方式,深化南北合作的内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1.形成推动,政策扶持。江苏省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倾斜性财税与金融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扶持苏北的积极性。一方面,建立了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制度转移”和苏南各市县、省级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部省属大型企业与苏北经济薄弱县“五位一体”的挂钩帮扶体制。另一方面,在省级层面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苏北发展工作制度,从而为南北合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上的双重保证。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1984)”到“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2005)”,江苏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方针中始终都包含着分类指导的思想,从各区域的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实行差别化的调控与政府援助政策。为充分发挥苏北优势,江苏根据苏北5城市的特点,出台了“一市一策”的针对性帮扶政策,在帮扶过程中江苏更加注重扶持政策的激励效应、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3.增强互动,合作共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江苏南北互动增强,合作方式层出不穷、多种多样,不断创新,有科技合作、教育合作、干部合作、劳务合作、农业生产基地合作等;合作层次从低层次、单一化加速向高层次、多元化迈进,从初期的地级市层次合作,逐步深化到县级市层次,并继续扩大到乡镇村层面的基层合作;合作内涵不断提升,通过南北共建开发区,江苏将苏南的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优势与苏北的土地、劳动力、环境承载力等优势进行深入融合,既有利于苏北“筑巢引凤”,加快工业化进程,又有利于苏南“腾笼换鸟”,加快产业升级。
4.不断创新,提升内涵。一方面,从单项扶贫到项目合作,从“四项转移”到共建园区,从南北挂钩到“城市联盟”,每一次转变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突破。另一方面,江苏能够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与时俱进的深化区域共同发展的内涵,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应的战略目标从经济总量提升转向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协调与优化,区域合作从过去单纯的对口支援、挂钩扶贫转变为经济、技术、文化、组织制度的全面融合,把政策的倾斜转化为能力的培养,把经济发展与区域文化交融、组织变革、制度变迁结合起来。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提交省经济学会“江苏经济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论文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