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动态
学会专家观点:以三型思维改善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17-08-28 | 信息来源:

省逻辑学会副会长  施恩亚教授

 

    三型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总称。逻辑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形式,它把握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世界;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具体的形象展开的思维活动,是从客观世界获取材料并运用丰富的想象,从而刻画艺术形象,反映事物本质;灵感思维是受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新思路,灵感的获得须以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为前提。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强调综合利用遗传和环境的正面作用,形成理想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认知与非认知等因素全面、主动发展,促进人类优秀文化向学生个体身心品质的内化及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三型思维改善素质教育,就是厘清两者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正相关的联系,即以三型思维作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先导,素质教育是三型思维的实践延伸。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逻辑思维可以增强素质教育的登峰活力。逻辑思维强调概念要准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规,这是加强和改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作为辩证思维的逻辑思维,即理论思维,也要求人们全面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事物。加强和改善素质教育是教育科学的高峰,需要理论思维的导引并为其增强活力。

    第二,形象思维可以增强素质教育的艺术魅力。形象思维是思维科学的突破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如果写文章、作报告、与人对话等表达我们的思想时,没有典型环境、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语言的传输,就会使其干瘪、枯燥、乏味等,阻碍交流的进一步深入。

    第三,灵感思维可以增强素质的创新动力。灵感、顿悟是人们分析、理解事物的一种主要能力,实然醒悟、灵感突发是灵感思维的重要表现,人们灵感思维的强弱是决定人们创新思维的有无和创新活动的成败。灵感的产生并不是人们生来俱有的,需要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感产生的奇思妙想,通常能够启发人们提出新思路、新举措,用新实践实现新创造。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省逻辑学会“逻辑思维与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言摘要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