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 王 跃
1.从遵义会议开始,全党逐步认识到要团结在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周围。邓小平曾指出,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遵义会议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总结五次反“围剿”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这一议题极为重要。经过开诚布公的思想交锋和反复商讨,会议集中解决了长征路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作出了“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等一系列重要决议。从随后的历史看,毛泽东的一些重要建议都得到了中央其他领导的支持和拥护,这些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正是遵义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的最主要依据。这一重要事实说明党的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也说明遵义会议在党的团结中的里程碑意义。
2.从遵义会议开始,全党开始通过党内民主和正确的党内斗争推进党内团结。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党内民主问题,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有一段时期,“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民主生活遭到了践踏。遵义会议是在最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发扬党内民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典型范例。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发扬最广泛的民主。与会者广泛参与到讨论中来,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对争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二是遵义会议体现了民主所必须具备的理性精神。遵义会议上,双方的争论虽十分激烈,但仍保持着克制、理智;三是遵义会议依照民主原则,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集体。由于遵义会议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运用民主的办法解决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既纠正了错误,又团结了同志。
3.从遵义会议开始,全党逐步形成了党内团结要以“实事求是”为思想基础的共识。遵义会议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在当时虽然还没有被概括和提炼,但是,遵义会议的各项决定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遵义会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两条路线的交锋:一条是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路线,另一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后一条路线在会议上取得了胜利。遵义会议后,全党从此形成了党内团结要以“实事求是”为思想基础的认识。
(上述观点根据作者在省中共党史学会”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摘编,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