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动态
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召开“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5-01-28 | 信息来源:

 

 

    2015年1月11日,由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主办、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承办的“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会在淮安市召开。来自省内外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方忠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30多年来,大陆学界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开放到整合、从单一静态到立体多元的学术发展历程。在作家作品、作家群、文学史以及大陆与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整合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研究方法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新历史主义、后现代、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得到了充分应用。学界同仁对华文文学的认识逐渐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比较文学的框架以及在世界文学起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华文文学开阔的学术视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新阶段。华文文学的艺术内容和审美资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系。在对华文文学的各种观瞻和考察中,华文文学所包含的中国情结和中华文化元素,尤为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努力挖掘华文文学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抓住了华文文学的民族性向度。中华文化因素已构成了华文文学鲜明的文化价值取向。从诞生之初其就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色,随着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以华文文学为载体,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和传播必将会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他勉励华文学界人士要努力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致力推动华文文学的繁荣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大会发言中,苏州大学曹惠民教授从自身经历出发,畅谈了江苏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地位,肯定了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以及江苏华文文学研究者在大陆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南京大学刘俊教授则以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探讨了华文作家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他认为,白先勇耗费巨大精力制作昆曲,其目的是为了复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精致而优美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特邀的复旦大学陆士清教授则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香港作家曾敏之先生为世界华文文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针对文化差异与华文文学的文化传播,江苏师范大学王志彬教授提出了其鲜明的观点。他指出,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从理论落实到具体的研究,显示出了它的艰难性。一是华文文学通常被解构为地域文学,简要地把它转化为北美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等等,甚至把它肢解得更细,如非华文学、新华文学等。这种肢解、解构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呈现整个华文文学的整体样貌?二是在华文文学的价值评判中,其价值影响应该是多样性的,而接受群体的复杂性,给文化传播的价值评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能否定华文文学的文化传播功能,其作品传播的特殊价值在于跨文化性。

    在小组讨论中,扬州大学吴周文教授、江苏师大寇立光、江南影视学院李玉芝、省社科院刘红林、太仓市作协凌鼎年、江苏师大王艳芳、《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杂志李良、南京晓庄学院冯羽和杨学民、南京师大王文胜、东南大学李玫、淮阴师院陈树平、盐城师院孙晓东、江苏师大吴鲲等专家学者,或是从宏观方面分析华文文学研究现状,提出发展期望;或是从亲身经历出发,深入解析当今华文文学发展的困难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方忠会长在闭幕会上总结时,高度赞扬了学会的老一辈学者们一直以来潜心于学科的建设和研究,铸造了华文文学研究的坚固基石。他希望中生代和年轻的学者在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使华文文学研究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