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之窗
聚焦最前沿 助推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5-01-21 | 信息来源:

 ——江苏省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苏南片区分会暨常州市社科界第四届学术大会综述

 

聚焦最前沿   助推现代化 

 

聚焦最前沿   助推现代化

 

聚焦最前沿   助推现代化

 

聚焦最前沿   助推现代化

 

     2014年12月12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苏州社科联、无锡社科联、镇江社科联、常州社科联主办,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社科联、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承办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苏南片区分会暨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大会在常州市召开。150位专家学者围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进程”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

     一、苏南现代化建设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苏南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经济增速的放缓、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经济上进入了新常态。面对新常态,一是要接受政策优势不断弱化的现实,走出政策依赖,通过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营造更加宽松便利的环境等重要举措,推动民间资本、民营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精神的复苏。二是抓住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在推进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中,从制度层面简政放权,培育更加市场化和法治化、更具透明度和公平性的创业环境,为微观主体发展疏通经络。

    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要抢抓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机遇

    与会专家认为,苏南地区人均GDP现已超过1.7万美元,具备了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条件,应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转变,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专家建议,要利用建立自主创新能力评估机制和监测指标体系,设置“苏南创新指数”,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针对不同自主创新主体建立差别化的创新绩效评价机制,并据此作为政府拨款资助、奖励、税收减免优惠等自主创新政策实施的依据。要建立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倾斜的优先保障和共享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向基层、一线企业倾斜。积极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针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鼓励设立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到产业基金、私募基金(PE)、创业投资(VC)的各类风险投资公司,实现创新资源与资本市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

    三、苏南应先行复制、率先推广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

    学者们认为,上海自贸区实施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条款,实现了贸易、投资和金融的高度自由,为国内深化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苏南各市应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与把握这一机遇,发挥自身开放程度高、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先行复制,率先推广。专家建议,将“贸易自由化”和“行政精简化”、“投资自由化”作为苏南改革的重点方向。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应尽快改革试点“先入区、后报关”的海关监管模式;在“投资自由化”方面,苏南可以完全复制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只要不在负面清单的行业,尤其是对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项目和支柱行业,应尽可能地降低门槛、放宽准入、削减税赋;在“行政精简化”方面,可以利用苏南现有的核准制在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先行试点备案制,将监管重点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

    四、苏南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与会专家指出,随着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逐步推进,苏南一体化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各类要素市场的开放,促进城市间的对接与融合。要尽快设立权威性组织协调机构,建立由各市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的地区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环境治理和产业整合中的实际问题。当前,苏南各市产业结构虽然趋同化,但不具有排斥性,应把区域之间的相关产业联结成一个整体,依靠优势互补,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增强苏南对区外要素和企业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国际制造业资本的吸引力。

    五、加快推进法治建设,使法治成为苏南竞争的新优势

    专家们建议,一是要构建区域法律联动机制。探索建立以省人大和苏南五市人大联动的区域立法机制,建立并完善苏南执法、司法联动工作机制。二是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借鉴上海自贸区负面式清单管理的做法,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投资主体,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经济活动都予以许可,将选择权真正交给市场和社会,厘清政府与社会的权界。三是要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尽快研究制定出台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使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有法可依。四是要加强地方立法支持。目前中央已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为此,要尽快筹建专门法制工作机构,及早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立法项目进行调研,重点要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步伐,用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促进和巩固全面深化改革。

 

     (常州市社科联)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