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宁镇扬同城化论坛综述
2014年12月1日,由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社科联共同主办,扬州市社科联承办的第八届“宁镇扬同城化论坛”在扬州召开。中共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桂平、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宁镇扬三市社科联主席,高校、党校和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研讨。该论坛特邀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江苏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范朝礼,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乔均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会议共收到入选论文34篇,6位作者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专家重点围绕今年8月省政府发布的《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文件精神,共同研讨如何协同落实宁镇扬同城化建设中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创新体系、公共服务、城乡格局、生态环境、改革开放等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涵盖了解宁镇扬同城化中的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文化资源共享、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环保等与三市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
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江苏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范朝礼
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江苏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范朝礼从战略性发展的角度对宁镇扬同城化进行了解读,认为宁镇扬同城化已经从口号理念进入到全面实施的实质性阶段,其本质就是融合发展。从江苏乃至中国发展的全局来看,宁镇扬同城化具有大势所趋、机遇难得、重在突破的三大特点。一是目前全球发展的格局呈现趋势性的融合发展,在国家与区域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群日益成为带动国家或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是由大都市通过周边资源整合和功能重构而形成的大城市群,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区域和主体单元。从国家战略部署来看,区域战略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区域关系的主旋律,宁镇扬同城化正顺应了这个趋势。二是宁镇扬完全有条件将跨江融合发展、加快同城化进程作为跨越转型的主要实现路径,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多重叠加机遇,并在融合中提升区域竞争力。三是宁镇扬在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加快同城化进程中不能求全,要从实际出发,列出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融合项目,以项目合作寻求局部跨江突破,以局部成功推动三市融合发展。与此同时,范朝礼院长对宁镇扬同城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宁镇扬跨江融合发展要先在沿江一带选择空间阻力最小、发展潜力最大、现实基础较好的区域,作为新的生长点进行重点培育,有效吸纳集聚先进生产要素,促进这些区域的成长壮大,辐射带动整个市域的跨江融合发展。二是宁镇扬交通融合的突破点要放在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高铁建设,使宁镇扬实现同步走,整体进入高铁时代,为宁镇扬同城化发展构建快捷联系纽带,并将南京、苏锡常、徐州等三大都市圈更加便捷地联系起来,为南北经济的大交融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宁镇扬旅游业在融合发展上要寻求大突破,主动谋求大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以促进宁镇扬三市间实现旅游信息的联通、旅游资源的联享、旅游政策的联研、旅游企业的联手、旅游线路的联整和旅游市场的连接。四是社会融合的突破点要放在人才方面,宁镇扬三市具有实现人才跨界培养、跨界流动、跨界使用的可靠条件。三市应确立建立统一人才市场的大目标,形成宁镇扬人才开发共同体。三市人社部门需尽快聚拢在一起,共同研究出台人才政策互利互惠、人才流动互通互融、人才评价互认互准、人才创新创业互助互促的新举措,尽快实现三地人才政策有效衔接。南京需以省会大都市应有的气度,率先推平藩篱,主动推进宁镇扬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人才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为宁镇扬地区人才“柔性流动”奠定基础。

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乔均教授
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乔均教授从宁镇扬同城化对民生幸福的影响角度分析认为,民生幸福已经成为都市圈发展拉开差距的主要因素。目前宁镇扬的民生幸福指数处于较落后水平,但民生幸福指数在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贡献比重却逐年递增。因此建议三市应重点加强民生幸福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善,围绕住房和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进行大力协调整治,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治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二是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南京市应该积极推进宁镇扬区域内校际间共建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城区学校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学校发展共同体,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遵循“因地制宜、区域统筹、政策引导”的原则,促进核心城市的教师流动共享。三是积极促进优质卫生资源的共建共享,让医疗资源比较富足先进的地区照顾医疗资源落后不足的地区,采用卫生资源共享、物流集中配送等方式来缓解“就医难、就医贵”的矛盾。
南京市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启祥
南京市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启祥则对三市港口建设方面认为,宁镇扬长江黄金水道协同规划与建设是宁镇扬大都市区应有的功能,目前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联建模式。要做好宁镇扬组合港的发展文章,必须充分利用铁路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现实的枢纽地位,镇江港的煤炭等资源货运优势,以及扬州临港经济与船舶制造服务业和南京建设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努力将其打造成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其能效和经济贡献度不会低于武汉和重庆。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南京市新街口支行分会高级经济师张同信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南京市新街口支行分会高级经济师张同信提出,由于我国金融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资产区域扩大,严重影响了银行金融的正常运营,金融区域风险进一步加大,阻碍了区域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宁镇扬同城化进程中,要构建以防范金融区域风险为核心的宁镇扬金融安全区,采取建立金融区域安全的经营战略、金融制度、金融均衡运作机制、银行内控监管机制、金融主体素质等方式,健全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功能,创新金融品种,提高金融质量。
句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宁句一体化研究会副会长戴小伟
句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宁句一体化研究会副会长戴小伟则立足于句容地方实际,介绍了宁句一体化的实践经验。一是规划引领,重在同城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无序建设、缺失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二是交通先行,易于同城操作。三是循序渐进。在营造公共服务和政策制度同城环境的工作中,求同存异、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实现利益共享、求得双赢。四是突破难点,优化同城产业。五是建立机制,保障同城运行,建立高效的政府合作协商机制、市场协作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六是顶层设计。省市县三级自上而下建立同城化建设工作方案,特别是做好发展战略层面省级规划设计,保证同城化发展更科学、更有序、更有效。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解志勇
镇江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解志勇认为,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建设须戒急除躁,谋定后动,避免陷入“独城化”、“裂城化”和“夹心化”等误区,建议三市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基本宗旨和框架原则,实现决策统一、行动一致、高位协调、衔接畅通的常态运行机制。
扬州市发改委经济合作处处长尤海勇
扬州市发改委经济合作处处长尤海勇从规划实施的角度分析了宁镇扬同城化建设,认为统筹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与《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把握国家战略和省级战略的叠加机遇,全面形成三城融合、一体发展的总体格局,是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宁镇扬大都市区的关键。尤其要找准宁镇扬同城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一是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实现交通同城化为重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与布局优化。二是在产业布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高级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合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三是在创新体系方面合力打造创新创业引领区和开放创新先行区,建设以南京为中心、宁镇扬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区。四是在公共服务方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事务管理协同发展。五是在城乡格局方面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周边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为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乡格局。六是在生态环境方面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一体化,引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七是在改革开放方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争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扬州市江都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秦岭
扬州市江都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秦岭在重点阐述宁镇扬产业同城化的发展时认为,宁镇扬共建经济园区是产业同城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借鉴南北共建的成功经验,出台鼓励政策、坚持产城融合、做大优势产业、试行行政托管,把改革的动力、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政策的张力叠加起来,形成新的爆发力,促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聚基地的建成。
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
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论坛为宁镇扬同城化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五点启示,一是从更高层次角度来研究同城化问题,把握千载难逢的国家战略机遇;二是从更大的视野来研究同城化,不仅限于南京都市圈,更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宏观视角来考虑;三是从更深层次的融合来研究同城化,宁镇扬已成为既定战略规划,因此更应注重研究有关融合的具体问题;四是从更广角度、更好的方法来研究同城化问题,研究可行性与不可行性;五是从更可行的抓手(即项目)来推动同城化,通过民生幸福等一系列重要项目来促进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均等化、一体化,并着力寻找其他重要抓手。
(扬州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