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中共扬州市委、市社科联联合召开“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专家咨询会。市委书记谢正义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纯,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扬,以及应邀出席座谈的葛剑雄、曾刚、戴建中、张颢瀚、张忠伟、花建、朱平芳、王毅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重点围绕扬州建城2500周年城庆活动及大运河适度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扬州发展、构建扬州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上海自贸区与国企改革经验与启示等扬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结合扬州地方和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其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著名教授、上海市政府参事葛剑雄认为,扬州应发挥“龙头”作用,借助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契机,适度开发和合理规划扬州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促进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城庆要利用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扩大国际影响。让扬州人了解扬州开放、融合、文明、民生的历史特性,更加珍惜本地文化。进一步推动扬州的改革发展,踏实改善民生。
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省政协常委、教授、博导张颢瀚指出,扬州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应该突出三大重点:一是以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转型;二是以深化城市治理改革促进扬州名城建设;三是以深化市场改革促企业竞争力提升。在改革上,要突出三个层面:第一是政府各部委办局、经济管理部门对经济体制改革,要在政策改革上有所突破;第二是重点抓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则以提升其自身活力为目的进行机制改革。第三是遵循效率、成本、便捷三原则对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原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戴建中认为,扬州可以借助城庆2500周年活动快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在运河开发利用上,一是以运河为主题,积极增加友好城市,以友好城市为纽带发展旅游业;二是将扬州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扬州深厚的中外交流传统作为主题,举办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扬州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充分利用多种宣传载体,将扬州这个历史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在世人面前。
上海市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张忠伟对扬州在审批改革与国企改革方面指出,在审批改革上,一是要善于横向比较,体现竞争力;二是政府权力要注重其标准化、细节化;三是要搭建电子政务平台,提高审批效率,并进行效能监察。在国企改革上,要重视把国有企业做成公众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推动国企改革。
张忠伟从扬州发展空间与功能角度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已显成熟,并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下一步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扬州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区,通过路网加密,加快产业布局的流动。南通、泰州、扬州是发展的潜力地区,其在空间和功能角度上都会有很大发展。他建议,一是参照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模式,把资源集中到周边被生态环绕的一个区域开发。二是有效地将产业与城市进行融合发展,注重功能集聚,并留下生态空间给后代,这将是非常完美的发展模式。
上海市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针对扬州如何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注重“两大融合”,即世界资源和扬州活力的融合,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融合。并通过“两大路径”即历史传承发展、产业集约创新,着力在扬州文化框架里把各种资源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借助城庆2500周年活动,启动面向未来滚动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把传承历史与开创未来相结合,把本土活力和世界城市的网络相结合,把重大节庆与全民参与相结合,把本土文化内涵和城市形态相结合。三是以“千年文脉,运河明珠,文娱精品,国际节点”为目标,将扬州打造成世界文化名城。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对长江经济带与扬州发展方面认为,扬州要更多强调互补性发展,推动宁镇扬的一体化,将长江南北融入到长三角核心区域,并向更高层次过渡。扬州可以力争成为长江北三角的重要节点。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时刻抓住市场需求有保障的地方资源;与大集团合作发展健康产业;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甚至是国际组织的合作,提升扬州的招商环境。
上海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平芳重点围绕扬州人才创新战略指出,城市发展中的人才创新,是看有多少高技能人才,有多少基础产业的蓝领。扬州有技能教育的传统,政府应发挥好这个优势,注重技能人才培养,为本地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扬州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