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大会“从严管理干部与全面从严治党”学术聚焦在江苏省委党校举行。来自江苏省内党政部门、高等院校、党校系统等从事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从严管理干部与全面从严治党”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研讨。
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全面从严治党”内涵深刻,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关键词,逻辑关系严密。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广银教授认为,“全面”,一是内容的全方位;二是主体的全覆盖;三是贯穿的全过程;四是成效的全显现。“从严”主要体现在要求上从严,措施上从严,查处上从严,过程上从严。“治党”是基本抓手。一是突出“整治”,二是突出“治理”。所谓“治党”也就是要建设好党,或者说实现党的建设的现代化,也就是要从人治色彩浓厚的传统政党管理模式,向着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依规治党转型。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指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内涵搞清楚、研究透彻,应以更加宽广、更加深邃的视野,深入研究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把这两个全面联系起来看,协调推进。
正视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腐败问题发生的方式愈加多样,领域也不断拓展。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促进干部不想腐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陈向阳认为,当前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地方不敢管、不想管、不愿管,部分干部管理监督意识不强,怕管多了影响团队,管严得罪人,所以不敢严格管理、组织监督。二是有的是属于自身不硬,不敢动真碰硬,甚至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少数地方单位政治生态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关系圈子化,关系依附化,出了问题相互包庇。三是部分地区干部监督制度重数量轻质量、重制定轻执行,有的制度操作性不强。四是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部分地区干部管理监督执行力不够。他认为,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管理干部,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衔接有效、责任落实。
把从严治吏作为从严治党重中之重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江苏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王小春指出,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组织者、推动者,也是示范者、引领者,从严管理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领导干部带头非常重要,党员领导干部要受到严格管理和监督,上级为下级做表率才能形成一级带一级示范效应。《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苗成斌研究员认为,要切实解决干部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将监督关口前移,做到防患于未然,医治于未病,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心存敬畏,牢记嘱托,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
要推进干部管理法治化。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认为,干部管理法治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一要创新干部管理理念,在干部管理中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二要健全干部管理法治化的制度,制定干部管理基本法、干部管理专门法规及其配套法规,形成立体化的干部法律体系;三要创新干部工作法治化的方式;四要优先推进干部权力授收、权力行使、权力问责法治化;五要配套推进干部培养、奖惩、财产申报登记核查工作;六要探索官商关系法治化实践路径;七要依法治吏与以德治吏统一;八要全天候、全流程从严管理干部;九要健全干部管理风险防范机制;十要健全干部动力激发与增强机制。
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监督。江苏省纪委法规研究室主任刘海涛认为,一要坚持高线和底线并重。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理论武装,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宗旨意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二要秉持严管即是厚爱的理念,做到从严管理党员,坚持严字当头,做到抓早抓小,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发现问题及早提醒及早纠正,切实把组织的关爱体现到日常的从严管理之中。三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探索形成一种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做到从严监管。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坚持思想建党,又要坚持制度治党。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双传学指出,推动思想建党,要研究解决干部思想中的问题,既解决一些人有没有信仰的问题,又解决坚定什么信仰的问题,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桑学成教授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按照中央修订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既面向全体党员,又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坚持高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使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时同向发力。
完善考核体系,优化保障机制。江苏省委党校廉政中心主任王世谊教授认为,从严管理干部和全面从严治党,一要使党风、政风、行风形成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细化有所作为的实际考核,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二要优化保障机制,针对为官不为现象进行整顿,把发展中的失误与谋取私利、违法违纪区别开来,把工作中的失误与明知故犯区别开来。大力拓宽党员干部发展通道,扭转干部待遇特别是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情况。
优化政治生态,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究部主任董连翔教授指出,全面从严依规治党既需要党的内部环境良性化,也需要社会环境良性化。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制度环境,一是坚持法治;二是下大力气拔掉烂树;三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四是讲纪律、守规矩;五是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明生教授认为,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这就要对违法违纪干部进行惩治,通过从严教育、从严选拔、从严监督等举措逐步铲除腐败土壤。
会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主办,江苏省委党校承办。
(孙乐艳)
附:“从严管理干部与全面从严治党”学术聚焦专场主题发言专家观点:
从严抓好三个主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郭广银)
全面从严治党有很多重要着力点,从主体这个角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抓好“两队伍一组织”这三个主体的建设。
一是从严抓好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队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少数”。从严管理好干部队伍,关键要抓好两头。一头是从严选拔任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真正把符合标准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从源头上保持干部的先进和纯洁。另一头是从严管理。要按照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要求,明确相关规定,让干部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强化日常管理,让干部既干事又干净。
二是从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要严把“入口关”,健全党员发展机制;严把“培训关”,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构;严把“管理关”,健全党员管理机制;严把“作用关”,健全党员作用发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等。
三是从严抓好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建运行体系,探索科学的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模式,创建具有特色的基层党建实施载体,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内组织生活“雷打不动”,把党内制度“当作法律一样”坚决执行,真正把每个党组织都建成坚强堡垒。
用大坐标来看全面从严治党(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德海)
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要用宽广的眼光、深邃的视野、历史的视角,体现辩证思维,用大坐标来看全面从严治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深入研究两个伟大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我们党要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及理论深化过程中,完善党的实践和理论,两个伟大要联系起来看。
二是深入研究两个布局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系。从内涵上两个布局都是战略布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三是深入研究两个中心即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五中全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关系。要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发展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成果要让人民共享。
四是深入研究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要把这两个全面联系起来看,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是简单地加大力度,而是根据党的建设面临形势、遵循党的建设规律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五是深入研究变与不变的关系,对巩固、加强、坚持什么,革新、改变、去除什么,要加强研究。任何形势既包含变也包含不变,不变是根本趋势、大方向,变是绝对的,我们必须将变与不变结合起来看。
从严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双传学)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党是灵魂,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推动思想建党拧紧全面从严治党总开关,要求我们树立鲜明问题导向,以理论上的清醒来回应时代关切。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多元价值冲击,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对社会主义认识模糊、对共产主义缺乏信心。研究解决干部思想中的问题,既要解决一些人有没有信仰的问题,更要解决坚定什么信仰的问题,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多方思想流、观点流、话语流交织起伏,要有效引导党员干部不为种种错误思潮所扰、所惑、所惧,提高思想理论传播者的话语魅力和科学理论的真理魅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研究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理论上不想学、不深学、不善学等现象,切实克服不少干部自我总结时反复说的“理论学习不够”的缺点。要找准题眼,加强攻关,通过协同创新产出更多的应用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思想理论力作,更好服务于从严管理干部、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桑学成)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设是根本,制度建设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这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路径的精辟阐述,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好思想建设这个根本。加强思想建党,不断夯实坚固的思想基础,我们就能无坚不摧、无难不克。一旦思想上滑坡,信念动摇,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要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滑坡,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制度治党是党建之要。加强制度治党,就要切实提高建章立制水平和制度执行力。当前在制度治党方面,既有制度缺失的问题,也有制度链条不完整的问题,但最主要的问题是现有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够。要把制度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把党章作为管党治党和党内各项制度建设的根本依据,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持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到底,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稻草人”,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领导干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教授 王明生)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我们党的一次自我革命,是党重塑形象,重获人民信任的重大举措。尽管我们党一直重视党的建设,但由于一些体制性障碍、腐败问题等的出现,致使党的形象受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全面从严治党,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严管严治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感召力。从严治党要增进干部的思想认同,促进干部从严自律。重点是掌握好四条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政治底线、廉洁底线。从严管理干部要靠制度。一要逐步完善制度。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全面从严治党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现行各项管党治党制度,让制度成为领导干部的硬约束。二要提高制度执行力。执行制度必须严格公正,不能使制度成为稻草人。
努力形成从严治吏新常态(《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 苗成斌)
治党重在治吏,目前我们面临党组织弱化、纪律松驰,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这不仅影响到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而且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建设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发展有带头人、政策有执行力,才能带领群众把全面小康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全面从严治党须从严治吏。习近平在江苏视察时首先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针对干部管理阐述了管理要全面、标准要严格,措施要配套、责任要分明五个方面要求,提出要求严、措施严、对上严、对下严,对人严、对事严的六个严,回答了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理的问题,构成了干部管理的链条,把从严治吏认识提高到新高度。从严治吏须精准施策。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把理论学习与党性修养、党政法规教育与党内生活、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从监督落实上严起,针对干部监督缺位等问题,在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上从严,使干部接受监督成为常态,真正使制度规定成为带电的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