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阅
《决策参阅》2017年第59期:活跃创业投资 助推“聚力创新”战略

发布时间:2018-08-13 | 信息来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聚力创新”决策咨询系列报告之四

(作者:丁宏,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洁,省社科院经济所博士。)

[内容提要]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资本力量。近年来,江苏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步伐有所减缓,主要表现在:缺少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投企业,民营创投机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具有引领性和代表性的创投活动不多,行业组织和人才对于江苏创投行业的支撑作用较弱。为此建议:1.高度重视促进创投机构集聚、活跃创业投资;2.打造更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政策支持体系;3.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4.积累培育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5.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江苏创投展会品牌和创投集聚区;6.实施本土创投机构能力提升计划。

江苏曾经在创业投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年来相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江苏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步伐有所减缓,对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够,亟需进一步活跃创业投资,助推我省聚力创新战略深入推进。

一、进一步活跃创业投资、助推聚力创新战略的必要性

    1.鼓励以创业为导向的创新活动是弥补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短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中,江苏落后于广东,排名第二,打破了过去9年里江苏保持首位的格局。从具体指标来看,江苏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上比广东强,但是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上落后于广东,尤其是技术转移指标下降明显,2016年,江苏国内技术成交额下降41.47%;国外技术引进额下降23.25%。通过活跃创业投资,鼓励以创业为导向的创新活动,是弥补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短板,引导江苏创新资源更好与实体经济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助推聚力创新战略的关键路径。

2.创业投资对于鼓励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科技、高成长性和高不确定性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征,寻求稳定投资收益的银行、信贷等传统金融很难为它们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以企业成长性作为判断,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寻求投资收益的创业投资,是支持创新性初创企业成长的不二选择。创业投资的对象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为主,对于鼓励我省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资本化,培育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创新性增长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创业投资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向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行业进行集聚,扩大直接融资市场规模,促进金融与创新协调发展。创业投资具有极强的带动性。一方面,它通过多轮次的资本募集把社会资金有效转化成企业的长期投资,助推企业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它通过推动优质创新企业成功上市,增加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形成对场外资金流入资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从而有效引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扩大直接融资市场规模,在市场基础层面降低金融系统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和活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二、江苏创业投资行业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

江苏是全国创业投资发展较早的区域之一,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创投工作,有效推动了江苏创投行业的发展。2016年,全省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金额44.11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全年吸引创业投资金额46.46亿元,列全国第三,居广东省和北京市之后。毅达资本、元禾资本等企业在全国创投机构评比中名列前茅。尽管江苏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但与江苏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制约了创投作用发挥。

1.江苏创投机构数量较多,但总体规模和项目投资强度偏小,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投企业较少。根据省发改委的备案登记数据,2015年江苏创投机构321家,管理资金规模571.68亿元,而同时期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创业投资机构数量达1881家,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3137亿元。5亿元以上规模的创投机构占比,北京和广东分别为70.31%40%,江苏仅为9.21%。国内前十位的风投机构大部分都在深圳落户,在江苏落户的国内外领先的投资机构较少。

2.江苏创投机构中国有成分较浓,民营创投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2016年,江苏创业投资中政府资金(含事业单位、国有独资投资机构)占33.19%,社会资金占62.97%,从总量上看,社会资本比例远远超过国有资本,但事实上江苏民营创投机构大多小而散,活跃度不够,创投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3.具有引领性和代表性的创投活动不多,没能培育出足够数量的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指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是反映一个区域产业和创新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吸引创业投资的强磁场。根据科技部公布的《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在131家中国独角兽企业中,只有2家江苏企业,分别是苏州的信达生物制药和南京的孩子王,排名并列第83位,估值同为最低起步的10亿美元。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依托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成为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聚区域,数量分别为65家、26家、12家和12家。

4.行业组织和人才对于江苏创投行业的支撑作用还较弱。人才是创业投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江苏目前懂技术、管理、营销、金融等多学科的高层次、综合性创业投资人才非常稀缺,高级创业投资行业人才占创业投资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超过10%。多数民营中小创投机构对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不多,资源整合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还不足。创业投资的相关行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建设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活跃创业投资,助力聚力创新战略的建议

1.把促进创投机构集聚、进一步活跃创业投资作为我省推进两聚一高战略、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关键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生态环境,强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定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依托我省产业优势和特色,以支持实体经济、助力创业企业发展为重点方向,加快建设主体多元、资本富集、人才集聚的高标准创业投资体系,将我省打造成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创业投资中心。

2.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相关政策,争取更大幅度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打造更加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保险公司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创业投资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对于政府产业基金投资初创期、中早期创业创新项目,可以采取一定期限收益让渡、约定退出期限和回报率、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收取一定的收益等方式给予适当让利。对于税收抵扣和投资损失税前扣除审批问题,建议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和简化申报资料加快审批。

3.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新企业+创投机构+转化平台+资本市场相互贯通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规范交易主体,提高交易质量。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加大创新成果应用示范,促进科技大企业衍生、裂变创业。以互联网、大数据手段筛选、对接优质项目,同时以共享思维为先导,树立共赢理念,明确开放原则,通过平台搭建、产品共享等方式,吸引更多同业伙伴,共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4.鼓励涌现更多的企投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鼓励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积累培育更多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打造创业投资生态圈,搭建省级企业投资家俱乐部,交流企业家投资心得,交换创业企业信息,分享投资策略,扩大企业投资家的投资视野,吸引创投机构对产业链上重要环节和技术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投资,大力培育引领性高新技术企业,为科创企业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扶持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针对省内新经济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集科技研发与服务、成果转化、项目孵化及产业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创新型科研实体和公共服务平台。

5.谋划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江苏创投展会品牌,在南京、苏州等地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创投集聚区。策划高水平、影响大的投融资对接活动,筹办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展会论坛,将其打造成江苏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核心品牌,通过组织创业投资行业论坛、LP峰会等活动,与国内外优秀的创投机构建立纽带关系,促进LPGP的合作和对接,扩展发掘全国优质创投机构和项目的触角,促进基金及管理人在江苏集聚。借鉴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先进经验,加快条件较为成熟的创投机构集聚区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建议引入专业的投资建设运营商,通过PPP模式,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推进集聚区建设促进跨越式发展。

6.实施本土创投机构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其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提升实力,发挥江苏科教优势,加强创投人才的教育培训和储备,推进创投行业中介组织和专业智库建设。鼓励江苏创投资本强强联合,通过合作共赢提升资本规模和投资能力。鼓励中外创业资本积极探索联合投资模式,利用好中外创业资本自身特点、行业优势和资源互补性,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利用好收入激励,参考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重磅人才政策,吸引创新、创投人才来江苏创业。利用好体制优势、制度优势为创业人打造宽松、友好的社会人才氛围,增强江苏的人才粘性。促进律师事务所和仲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信托投资公司等中介机构迅速发展。利用专业智库为创投机构提供市场研究、商业信息、咨询和数据库营销服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