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社科联共同主办,浙江省社科联承办的第三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主题是“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上海、江苏、安徽三地同步设置分会场。长三角地区江南乡村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江南文化研究联盟成员单位专家,三省一市社科联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工作者等百余人参加本届论坛。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出席会议并致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主持闭幕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三省一市宣传部或社科联领导分别致辞。赵金松在致辞中指出,江南地区文渊深、文脉广、文气足,江南乡村文化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脉深厚,独具魅力。本次论坛聚焦江南优秀乡村文化,深入挖掘、全面审视其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探讨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以文化之美、文化之强、文化之富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增势赋能,充分体现了社科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自觉与担当。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让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悠久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魅力风采,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追求。我们要用好用足江南文化资源富矿,持续深化江南文化研究阐发,推动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刘伯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野分别围绕论坛主题作了主旨发言。 张鸿雁以苏南村庄为例,阐释如何重新定义和建构有丰富江南文化底色和生活美学的乡村。他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村文化自觉”为基础,提出“乡村文化自为”,指出开弦弓村兼具地方性、全球性、时代性,是江南文化底色乡村的社会剪影,世界观察中国乡村的窗口,中国第一个探索现代化的村庄,并建议对开弦弓村进行进一步深入规划,赋予其特色定位,策划乡村振兴,坚持志在福民富民,实现文化反哺乡村。
论坛成果发布环节,三省一市5位专家学者详细阐释了本省(市)《乡村文化发展报告》,重点推介了本地区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生动反映了长三角江南乡村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以及三省一市各自所形成的乡村文化特征。南京师范大学王露璐、常州大学葛金华代表江苏,分别发布江苏乡村文化发展报告和最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
圆桌会环节,三省一市专家学者、地方党委政府代表、案例入选乡村代表围绕江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江南文化传承创新与美丽乡村等,交流交换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南京农业大学卢勇、吴中区委宣传部长尤建丰、槐荫村党总支书记徐伟参加圆桌会研讨。
张新科书记主持论坛闭幕式。他对会议承办方和协办单位的精心筹备和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并对论坛的内容及组织高度评价,他指出,此次论坛不只是一场学术盛会,更是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展开的智库峰会,深入探讨如何以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赋能”,实现了实践与理论“亲密牵手”,体现了江南文化学术共同体、研究联盟的研究价值,也凸显了我们社联系统服务决策、服务实践的智囊团能力,为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丰沛的思想供给和扎实的理论支撑。
江南文化论坛是由长三角三省一市社科联共同发起并主办的社科研究类文化论坛,每年举办一次,由各省市社科联轮流承办。前两届先后由上海市社科联、江苏省社科联承办,主题分别是“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治理现代化与江南文化传承创新”。第四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将由安徽省社科联承办。
撰稿:省社科联研究室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