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社科联承办了2018年扬州首期智库论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龙到会致辞。本期论坛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实践”为主题,重点围绕大运河的丰厚文化内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扬州市的工作举措展开研讨。来自全市各高校、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
姜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全市社科界专家学者要自觉担负智库职责,按照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突出围绕大运河精神、大运河价值、大运河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积极贡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智慧”,拿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会议特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执行)、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健点评论文并作主题发言。王院长表示,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物质文明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华精神文明的代表之作。近代以来,长城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精神价值人所共知,而大运河在精神文化上的价值则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阐述和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远远不及长城。需要将大运河精神价值研究上升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深入挖掘大运河优秀文化遗产,提炼大运河精神,让大运河精神价值上升到与长城并双峰并立高度,大运河仍然是一张需要精心打造的金名片。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杰提出,在挖掘展示扬州历史积淀价值中,要以高品位的文化长廊对世界人民增强吸引力。在创新建设扬州现代文明成就中,要以高颜值的生态长廊对世界人民展现新魅力。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刘怀玉提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首先要摸清“家底”,理清重点和难点,精准建设,赢得效益最大化。他建议一要创新观念,拓宽思路;二要以申遗为契机,对运河、瘦西湖和盐商园林文化景观申遗;三要理顺体制,加强领导;四要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到“十三五”末,建成大运河文化带示范区,成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运河文化带。
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广春提出,要与大运河沿线城市共同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推进而不是单一推进,强化主体,共同发力,才能形成一体。扬州自身要做好、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把实现“强富美高”的目标融入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来,把文化生态的特质立起来,把大众喜爱的品牌做出来,把年轻人吸引过来。
扬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程兆君提出,要围绕保护、传承、利用三大任务推动运河文化带建设落地生根,聚焦目标,围绕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建设全面梳理大运河扬州段的历史、生态、旅游等资源,打好历史名人、盐商漕运、水利工程等扬州“特色牌”,并与文化、生态、旅游体育、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相结合,以点带面、以珠串线,打造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经济长廊,展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行动”。
高邮市委研究室副主任胡万春提出,高邮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要进一步激活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推进文化资源与生态优势、旅游产业相融合。不断打造文化品牌,做强文化产业,激活古城活力,提升名城气韵。坚持聚文化人,让群众提素质、城市有灵魂;坚持融合发展,让文化活起来、旅游强起来。
广陵区委办副主任杨进提出,大运河广陵段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产业基础,较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交通设施。广陵区是扬州的中心,大运河广陵段将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要负责任地保护好、更有质量地传承好、更高效益地利用好。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加快产业发展、强化生态治理、全域旅游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
扬州智库论坛是2017年由扬州市委研究室、扬州市政府研究室、扬州市委党校、扬州市社科联、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扬州市职业大学共同打造的决策咨询平台,论坛旨在紧密围绕扬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扬州实际,聚焦发展热点,集中社科界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建议参考。
(扬州市社科联)